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7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上涨0.5%;PPI同比上涨6.9%,环比上涨1.0%。有关专家表示,9月份CPI继续处于“1时代”,总体上处于温和上涨态势;PPI涨势超出市场预期,表明工业领域需求保持较好。总的来看,四季度物价走势总体温和,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平稳,完成全年控制物价通胀的目标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交通银行预测,由于第四季度CPI翘尾因素明显低于前三季度,在不出现大的外部因素冲击的情况下,CPI涨幅不会大幅上升。由于当前食品价格同比依然为负,如果恢复性上涨,则会短期影响物价波动。
从PPI看,随着去产能工作持续推进,环保限产力度加大,供给收缩对工业产品价格形成支撑。由于大宗商品价格难以继续大幅上升、翘尾因素走弱,PPI不会持续大幅攀升。另外,随着投资的放缓,需求对工业产品价格拉动作用难以显著增强。综合判断,四季度PPI可能在6%之上,全年PPI平均涨幅约6.4%。
不过,也有市场机构分析认为,9月CPI、PPI变动与预期一致,后续来看,CPI大概率保持现有水平下的区间波动,PPI在四季度由于基数效应会进入下行区间。
尽管各方对于PPI下一步走势存在不同看法,但“不必担忧通胀”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交通银行分析认为,今年年内我国物价高点已过,翘尾因素将拉低四季度CPI同比。下半年如不出现大的外部因素的冲击,食品价格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上涨,影响CPI同比走势的将主要是翘尾因素,而翘尾因素在6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的1.16%之后将会逐步走低。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可能会略低于上半年,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