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或成精准扶贫新方式 人才支撑是关键

       农村电商作为中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逐渐获得地方政府重视。未来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出台基于“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扶持政策。不过,无论是刚刚起步,还是已有领先优势的农村电商,人才缺失是一个关键问题。

  农村电商作为中国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逐渐获得地方政府重视。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近期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召开了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旨在总结过去通过电商进行的扶贫,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对于依靠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方式,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对全国情况进行梳理后,得出如下观点:

  第一,农村电商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扶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基于中国贫困地区信息化水平、农村电商的利润率所得出的结论。

  第二,依靠电商进行精准扶贫,交通基建应该走在前面。很多贫困地区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即使发展农村电商,也可能存在农产品不能及时输运出去的情况。此外,交通不便,也导致物流成本上升。

  第三,依靠电商进行精准扶贫,并不适合所有农村贫困地区,这将提醒地方政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本地农村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因地施策。

  电商扶贫政策或陆续出台

  在中国,农村电商主要以哪些方式存在?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分析师的统计,中国农村电商的实施方式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主要集中在农村电商不发达的部分西部地区,即依靠政府前期培育,引导当地农村电商的发展。

  第二类是农村加工业驱动的电商互动发展模式。主要集中于乡镇企业发达的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的乡镇加工企业通过“触网”,扩大了销售范围。

  第三类则是农村特色产品驱动的电商发展模式。如四川、新疆等地区,通过电商平台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农村电商的精准扶贫主要涉及第一类和第三类模式。即在部分农村电商不发达的西部地区,通过政府引导、前期培育等方式,扩大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

  从近期广西、重庆、四川、吉林、陕西等多个省市(自治区)召开的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观察,电子商务不仅更加深入农村,也成为精准扶贫的新方式。

  以重庆为例,2016年,重庆市农村产品网络零售额55亿元,同比增长103%;今年1-8月,重庆市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超过去年全年,达到58亿元,同比增长83.1%。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显示,2017年上半年,前三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的国家级贫困县平均网络零售额1.3亿元,同比增长67.7%,是全国贫困县平均水平的2.2倍。商务部称,力争到2019年,实现对具备农村电商发展基本条件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持全覆盖。

  而就地区观察,重庆、广西等地区已经明确,将在未来推出电商精准扶贫的细化方案。如重庆将出台《重庆市深化实施电商扶贫行动方案》提出,实现贫困区县特别是深度贫困乡镇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物流网点、电商带头人、产地集配中心、质量追溯、电商企业帮扶、网络基础设施“七个全覆盖”。这个方案还提出,争取到2018年上半年,实现全市191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并拿出近1亿元,用于支持各区县推进电商精准扶贫。

  21世纪经济研究院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地方政府,出台基于“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扶持政策。

  网络普及将推动电商下乡

  哪些地区适合农村电商,是开展以电商进行精准扶贫的先决条件。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衡量一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农村电商时,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本地区是否有特色农产品;第二,本地区的交通通达条件;第三,本地区常住人口的文化程度。

  其中,第一个条件决定了是否可以在本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商。

  2016年,淘宝平台上销售的新疆农产品主要集中在以干果为代表的食品保健类目,以薰衣草制品为代表的美容美护类目,以棉胎、棉被为代表的家居用品类目,占比分别为58.35%、17.88%、8%。

  第二个条件决定了特色农产品的盈利水平。

  21世纪经济研究分析师在对红心猕猴桃种植地——四川省蒲江县考察后发现,由于部分乡村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成本和包装成本极大地压低了猕猴桃的销售利润。显然,过低的利润不利于以扶贫为出发点的农村电商的发展。

  第三个条件则决定当地居民是否有能力熟练掌握电商这一销售工具。

  根据《2012年至2015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近几年来农村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占比为26.7%,规模为2.01亿,预计201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将达2.4亿。

  同时,根据阿里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2016》显示,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在逐年增高。截至2017年6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4%,但低于城镇35.4个百分点。

  同时,从不同区域来看,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东部农村互联网的普及率高达85.50%,中部为80.50%,而西部地区仅66.80%。

  21世纪经济研究分析师认为,西部地区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较低,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不断增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将逐步提高。在此过程中,满足上述第一、第二个条件的地区,其地方政府可优先考虑在当地普及农村互联网,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

  人才支撑是关键

  以电商进行精准扶贫,人才缺失是关键问题。

  以新疆为例,根据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调研报告(2017),该地区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依次是: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效果不明显、资金不足、缺乏物流设施、没有专项规划和产品不适合。其中,人才缺口的占比达到了75.28%。

  人才缺失这一问题不仅为新疆独有,随着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壮大的电子商务规模使得人才缺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无论是刚刚起步,还是已有领先优势的农村电商,在营销、运营、设计等各个岗位,在高中低各个层次,都有不同程度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
 

      就人才而言,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近年来在中西部地区出现的农民工返乡潮,不仅有利于电商专业人才的聚集,也将有利于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中披露,2011-2016年,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60.1%。

  与此同时,本地农民工增速明显加快,88.2%的新增农民工由本地人构成。同时,本地农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3.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研究分析师认为,农民工就业越来越趋向于本地化,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农村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人才基础,也使得电商精准扶贫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