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辟新路径
网络强国需要创新驱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李伟平教授认为,建设网络强国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高端芯片、路由器、5G、量子通信等一系列领先技术是建设网络强国的基础。建设网络强国还需要两个强力引擎的驱动,一个是服务创新,一个是技术创新。李伟平说:“依托‘互联网+’,通过服务设计引领服务创新,通过服务计算支撑服务创新,人们耳熟能详的O2O(线上到线下)、共享单车、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慧养老都是服务创新的产物。技术创新是创新的基石,依托网络基础设施,发展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发展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研发电子支付、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等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相得益彰,共同推动网络强国的发展。”
回首过往,中国创造了互联网发展的“三项世界第一”:网民总人数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宽带网民数量居世界之首;CN域名注册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顶级域名……可以说,互联网为中国注入了难以估量的发展之力。
网络安全靠法治
去年11月7日,经过多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高票通过。这部法律的制定颁布,是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的一个缩影。
随后,中国互联网法治体系建设加速开展。《网络安全法》《电信法》《电子商务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进入立法进程,刑法修正案(九)、《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加快出台。
推动网络安全标准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配套衔接的工作也在加快推进。去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审查、大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新一代通信网络安全、互联网电视终端产品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为建立统一权威的国家信息标准开了好头。
吹响前进集结号
为推动互联网国际合作,5年来,中国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
数字经济将会成为未来的经济社会新形态,目前的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应用层面的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这些技术的创新将构成数字经济时代新的基础设施(基础信息设施)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既是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供的公共服务,更关系到中国的网络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也是中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的基础技术。
本报记者 彭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