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一周年

  从被更多国家纳入储备资产,到支付与投资功能得到广泛使用,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一年后,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影响力继续提升。
 
  一国货币从主权货币演进为国际货币,其标志通常是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支付货币,国际主要投融资货币以及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入篮”一年以来,这三大功能皆有进展。
 
  在中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的态势下,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公布的最新数据,9月份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已达10421.52亿元,创历史新高。
 
  据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新加坡、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IMF总裁拉加德曾说,人民币将被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可自由使用的国际货币。IMF亚太部副主任李昌镛表示,许多人说人民币“入篮”后国际使用并未大幅增加,这种观点目光短浅。
 
  有分析指出,人民币被更多央行和国际投资者认可,其背后原因是,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在国际上赢得更多信任。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前IMF中国部门主管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就认为,人民币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重要性和吸引力最终要由市场决定。
 
  新加坡金管局人士认为,两年来,中国在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放外汇和证券市场方面采取了重大举措。金管局正是看到了这一情况才将人民币纳入新加坡官方外汇储备。
 
  中国银行悉尼分行运营部总经理张毅表示,储备货币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政府行为背后有其经济动力。基于投资人民币的收益率,政府投资人民币是聪明的行为。
 
  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份额为10.92%,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共同构成新的一篮子。去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使得人民币国际适用范围扩大。
 
  据SWIFT统计,人民币9月份在全球交易中所占份额为1.85%,是全球第6大支付货币。报告指出,考虑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可以预计人民币未来将在国际支付上占据更多份额。
 
  中国工商银行泰国分行总经理林士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与东盟经济文化合作深远,中国-东盟国家形成的人民币投资圈将有效提高人民币在东盟国家的使用率,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专家指出,人民币“入篮”既是人民币国际化跃升的重要标志,也给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提出更高要求。受益于经济前景向好和市场化改革等利好因素,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而稳定的汇率又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了支撑。
 
  美国罗格斯大学商学院教授法罗克·康特拉克特表示,在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调控举措很好地实现了人民币币值稳定,这十分值得称赞。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塔米姆·巴尤米表示,如果中国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预计未来全球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储备货币格局。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