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控风险 提升银行实体经济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而金融作为融通资本的主要手段,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指出,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随着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反思的不断深化,实体经济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再次受到空前的重视。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其根源就在于欧美发达国家银
行业在支持经济发展中“脱实向虚”,导致银行之间互相套利愈演愈烈,违背了实体经济支撑金融命脉的物质本源。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银
行业无论怎样防控风险最终只会“淹没在风险之中”。
事实上,银
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一要务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考虑如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同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银
行业控风险不能单纯地从自身角度出发,应综合考虑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内在要求,从银行与实体经济共命运的高度上通盘决策,方能建立好真正的风险防控体系。
其一,要建立质量过硬的服务对象体系,避免源头出错引发风险。提升银
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其根本就是实体经济的发展要适应国家经济战略定位的总目标,要发挥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作用,这就要求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时紧紧围绕国家总体经济战略目标选择好服务对象,做到选择的经济实体要符合国家
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方向,要符合满足人们健康消费需求、切实增强国家国际地位提升需求,避免因源头选择对象出现质量问题而产生风险。
其二,要建立质量完备的服务流程体系,避免失控引发服务缺位。当前,各家银行建立的服务操作流程不可谓不多、不可谓不全,但真正能发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流程依旧相对不足,而针对涵盖服务各个环节的完备服务流程依然是空白。在现实中,银行方的服务大多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科学规范的服务流程来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导致经济实体得不到银行的服务时只好凭公关、托熟人、找领导来解决,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则无法得到保证。唯有从银行内部建立好质量完备的服务流程体系,消除各个环节的服务缺位,才能让经济实体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
其三,要建立不可违规的责任保证体系,避免责任落空引发风险。稳控风险不仅是把好银行选择服务经济实体对象关,还需包括把控好银行内部的风险关。此外,有效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既要从严控风险的高度推行信贷资产质量终身责任制,避免银行员工违法违规违纪引发风险;又要建立健全服务缺位责任追究体系,消除银行员工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还要建立健全制度约束体系,让银行员工在制度约束下努力认真作为、依法合规作为,切实避免因责任落空而引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