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市公司三季报 宏观经济质量提升


  截至10月31日,沪市1368家上市公司三季报悉数出炉。前三季度沪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折射宏观经济内在质量显著提升。
 
  统计显示,沪市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7%;实现净利润2.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8%。同期近六成公司实现增长。
 
  其中,非金融业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6.08万亿元,净利润0.7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9%和39.52%。扣非净利润6778.6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7%,显示实体经济增长的内在质量大幅度提升。
 
  作为经济“命脉”的金融行业总体经营保持平稳。银行资产质量普遍好转,工农中建四大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较年初下降约0.02到0.4个百分点;保险行业业绩大幅增长,前三季度中国人寿(601628,股吧)、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中国太保(601601,股吧)、新华保险(601336,股吧)四大保险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91.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
 
  在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政策推动下,供给侧传统产业业绩大幅改善。消费需求端,大健康、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推动下,先进制造、高端制造等行业公司积极推进技术变革,新动能蓬勃显现。
 
  前三季度,沪市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6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1%;实现净利润1.8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8%。国企改革中形成了一批市场高度关注、具有示范效应的典型案例,如中国重工(601989,股吧)收购大船重工、武船重工股权,中远海控要约收购东方海外等。
 
  与此同时,沪市民营企业继续保持发展活力,共实现营业收入2.97万亿元,同比增长33.21%;实现净利润0.22万亿元,同比增长35.44%。
 
  伴随IPO步入常态化,前三季度180余家上市公司加盟沪市,共实现营业收入3152.59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净利润294.01亿元,同比增长28.10%。
 
  作为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新蓝筹”龙头公司群体开始涌现。新上市公司中,近三成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兆易创新、景旺电子等新蓝筹新动能龙头公司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高速增长。
 
  前三季度,沪市仍有108家公司出现亏损,亏损规模较半年报120余家有所缩小。交易所提示,这些公司普遍存在主营业务不清、历史包袱较重、转型方向不明等问题,需要高度关注相关风险。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