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预计今年GDP增长6.8%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何凡)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月31日联合发布《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6-2017)》,对宏观经济形势进行预判展望。报告称,2017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增速有望保持平稳增长,并超越外界之前的预期。该书执行主编、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表示,若粗算加成研发支出的贡献,预计全年增速达到6.8%;下半年通胀翘尾因素影响下降,全年通胀无忧。明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各方面改革有望继续深化,经济转型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蓝皮书认为,保持中高速与迈向中高端是经济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从根本上来说,迈向中高端路径的达成,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结构服务化引致的结构性减速阶段,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布局的展开,以及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整体保持平稳增长,同时也呈现宏观环境回暖、结构优化成效初显、外部冲击应对从容等向好的趋势。
 
  张平指出,从理想的阶段转换连续性和线性发展理论的立场来看,中国要实现向中高端发展阶段的迈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贡献率;保持潜在增长率的可持续性。“目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生产率提升较慢,与第二产业建筑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金融业比重较大有关。”
 
  他又表示,今年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长的最大变量,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加大,比如“环保督查”发力尤为重要。“这是我国敢于面对经济增速适当切换而切实推进转型升级的表现,是一个积极信号。不仅切中要害,促使我国产业组织迭代,提升集中度,且表明中国追求的是更有质量的增长。”
 
  报告认为,2017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率保持在1.5%以内,下半年通货膨胀翘尾因素影响下降,全年通货膨胀无忧。受翘尾因素影响,2017年第一季度PPI同比增长超过6%,环比增长逐渐收窄,2017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收紧,加上第四季度翘尾因素消失,PPI会持续回落,PPI在第一季度已经见顶。
 
  2016年9月,PPI同比上涨0.1%,这是自2012年3月以来PPI同比增长经历连续54个月下降之后的首次正增长。2017年3月,PPI同比增长7.6%,环比也表现出增长态势,上涨幅度为0.3%。
 
  报告称,PPI同比增长由负转正,是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在去产能、去库存、稳增长等政策引导下,工业行业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国内重点行业销量、库存呈现向好态势。2016年全国煤炭产能退出6897万吨,钢铁产能退出3170万吨,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46%和63.4%,有力地支撑了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国内基建和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提高了需求预期,库存增加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动PPI回升。此外,人民币贬值造成的大宗商品采购价格上涨也是推动PPI上升的重要因素。总之,PPI同比增长由负转正,是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重要标志。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