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5G:大规模商用还需两年 运营商资金压力大

  工信部近期将发放5G商用牌照的消息,持续刺激市场兴奋的神经。当前,全球5G正处于商用部署的关键期,我国的5G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已建立竞争优势。此前各通信运营商与手机厂商均已加快布局5G业务,只等商用牌照落地,从此我国将正式开启5G商用元年,5G也将在自动驾驶、工业生产和远程医疗等方面大显身手。

  在5G商用触手可及的当下,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龚达宁、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以及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研究院企业服务云计算实验室和5G实验室负责人黄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畅谈了5G商用的前景。龚达宁表示,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与此同时,受访人士也提到,5G商用仍面临产业布局不完善,核心器件及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终端产品研发和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等问题。

  要用5G只换手机不换号

  新京报:5G商用牌照将于近期发放,5G真的来了,这对于运营商来说意味着什么?都做了哪些准备?

  张云勇:其实三大运营商一直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的归口下做一些内外场的5G试点和部署。比如,中国联通在17个城市做了内外场试点,同时,今年4月在上海试点发布了5G一些战略等。5G商用牌照发放后,我们会按照有关部委的要求,包括数量、速度要求去建设,同时,也会推进运营商之间的共建共享,真正地把5G网络赋能工业,助力消费者实现美好生活。

  新京报:5G商用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张云勇:2019年是5G产业全面加速、全球竞赛发展的关键时期,5G技术标准的进一步完善,5G产业链的快速成熟,5G应用生态培育和扩展,将成为5G成功商用的关键因素。

  新京报:5G大规模商用还要多久?

  张云勇:我个人感觉需要两年时间。根据过去的经验,元年启动之后产业链成熟大概需要两年。现在大家都比较重视5G,尤其政府特别重视,成熟的时间可能会适当缩短一些。但也必须符合基本规律,要先建网,还要建终端、产业链,大概也是需要两年时间。

  新京报:在5G服务推出的初期,资费会是什么样的水平?届时需要更换手机卡吗?

  张云勇:5G资费还没定,现在说这个还稍微早了一点,也许到下半年情况会明朗一些。很多人都关心,5G速度这么快,4G时代可能用10G流量,5G有可能要用20G流量。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技术进步之后,每G流量的单价应该不贵。总之不会像传言说的那样,5G太快了,一会儿就用掉了一套房子的钱。以后想享受5G服务,一定要更换5G手机,手机卡不需要换,号码也不用换。

  新京报:运营商的4G投资是否收回成本?5G部署的资金情况如何?

  张云勇:对运营商而言,4G已部署5年但还未完全收回投资,在5G部署上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而且5G在初期推广中还将面临规模小、成本高、利润低、见效慢等问题。

  新京报:现阶段5G商用建设还有哪些难题?

  张云勇:一是5G产业布局不完善,核心器件及技术仍然依赖进口,如高端数据通信芯片、高速数模转换芯片、高端CPU/FPGA、高性能的射频前端器件等。二是5G商用初期面临着网络部署资金压力大、终端成本高等问题。三是5G应用生态的发展较为滞后。一方面,从5G初期应用主要场景来说,4K/8K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垂直行业存在行业技术壁垒,与5G的深度融合将面临技术互通、合作模式方面的问题。

  5G建设与推广需国外企业积极参与

  新京报:目前我国5G在哪些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龚达宁:我国坚持创新与开放相结合,在5G技术、标准、产业初步建立竞争优势。在技术标准方面,我国倡导的5G概念、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已纳入国际电信联盟(ITU)的5G定义,我国企业提出的灵活系统设计、极化码、大规模天线和新型网络架构等关键技术已成为国际标准的重点内容。

  截至2019年5月,在全球20多家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我国企业占比超过30%,位居首位。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率先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加快了5G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目前我国5G中频段系统设备、终端芯片、智能手机处于全球产业第一梯队。

  新京报:我国5G研究和推进中,国外企业参与情况如何?

  龚达宁:我国一直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全球产业界携手推进5G发展。2013年,我国成立了IMT-2020(5G)推进组,爱立信、诺基亚、高通、英特尔、罗德与施瓦茨等多家知名国外企业都是推进组成员单位。基于推进组平台,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技术试验和产品测试验证,共同制定技术规范和测试规范,并积极参与测试,全球系统设备、芯片、终端、测试仪表等企业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为加快我国5G产业链的发展成熟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京报:我国5G商用建设是否对国外企业开放?

  龚达宁:全球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国企业通力合作、互利共赢。4G时代,多家国外企业即已参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并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将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未来仍需要国外企业积极参与我国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继续深化合作,共谋5G发展和创新,共同分享我国5G发展成果。

  5G将催生消费级智能物联网产品与设备

  新京报:5G时代真的要来了,这对于产业和生活有何意义?

  黄莹:相较于4G,5G具备更高速率、更高带宽、更低时延等特点。5G不仅仅是4G移动网络的一种升级,更是一种跨行业的数字传输与融合能力。

  具备了这种能力,不仅能够带来消费领域的智能终端升级,还能够应用于更多商业场景和垂直行业领域,包括为工业制造、交通、医疗、教育等,带来更多商业模式的创新。5G更大的价值在于对产业的改变,可以看成是真正的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设施。

  新京报:在你看来,5G未来最先在哪些领域得到应用?

  黄莹:当前业内的共识是,5G企业级的2B市场将会在消费级2C之前,率先触发5G应用的增长,例如,在制造工厂、医院、产业园区内部署5G,支持工业智能机器、自动驾驶汽车、远程医疗等方面的应用落地。

  5G的行业应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基础,而数据又是发展人工智能的前提。因此,拥有海量数据积累的行业,最容易进行智能化的流程变革,最容易成为应用5G技术的场景。

  新京报:在5G领域,联想目前已经进行了哪些布局?进展如何?

  黄莹:联想一直把5G作为战略领域来布局,早在2015年就开始启动了5G技术预研。联想拥有一支平均从业超过10年的团队专注5G技术研发,5G相关的全球专利申请现在接近500项。当前,联想在5G智能设备,智能网络和智能行业解决方案方面都有深入的布局。

  新京报:去年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5G时代手机终端有望洗牌。联想5G手机做了哪些准备?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黄莹:联想在5G领域与主要运营商已展开不同程度合作。联想已加入中国移动的“5G终端先行者计划”。在MWC 2019上,联想还与中国联通签订了5G终端战略合作协议。

  接下来联想将会在5G终端上全面发力,规划并将推出系列化5G终端产品,包括5G手机、电脑、IOT等多样化产品和用户的解决方案,并且通过和运营商伙伴共赢的模式为中国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这意味着联想将有可能第一批实现5G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商用化。

  新京报:5G商用目前主要遇到哪些难题?

  黄莹:5G的商用是一整套生态体系,独木不成林。从5G智能终端的产品研发与普及,5G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部署,到垂直行业的智能化改造,这一切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协同发展,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并非单一的厂商就有能力撬动起整个地球。

  在5G终端产品方面,当前的产品研发和发展速度还比较缓慢,制约了5G的市场应用规模;在5G网络建设方面,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较大,在整个5G应用市场发展起来之前,投资没有立竿见影的回报,5G盈利模式也尚未清晰,导致资金回报周期长,制约了运营商投资建设5G网络的积极性;在5G网络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方面,很多企业仍然存在行业数据化、智能化改造的技术壁垒和频谱资源的分配难题。(记者 陈维城 梁辰 实习生 许诺)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