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融通世界 贸易往来持续升温——来自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一线观察

  新华社宁波6月9日电(记者吴帅帅 朱涵 殷晓圣)6700余名各国专业采购商、20余个有望签约的合作项目、投资总额约1000亿元人民币……一组数据反映了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热度。置身各个展区、随着“17+1”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活动现场的氛围也印证了商贸往来的持续升温。产品升级、合作扩大、前景广阔,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间的合作正在迈向更全方位和更深层次。

  “17+1”:朋友圈越来越大

  在今年的国家馆区域一角,新搭建的希腊馆格外引人关注。希腊馆参展商利奥科斯说:“希腊红酒大都是由几十年的老葡萄藤产的葡萄酿制成的,乳香、草药等利口酒风味也很独特。相信中国市场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商机。”

  今年4月,希腊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正式成员,“16+1”升级为“17+1”。

  “这充分说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已超越了简单的地理范畴,成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跨区域平台,得到了欧洲国家的关注、支持和响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宋敬武说。

  在宁波,这里已经举办了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博览会,2018年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也正式落户这里。透过宁波这扇合作前沿的窗口,中国和中东欧国家贸易往来的规模也在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为822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55.4%。据不完全统计,中东欧国家在华投资超过15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逾100亿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化工、金融、环保、物流、新能源等领域。

  从传统贸易到全面合作

  除了琳琅满目的各类酒品、有机健康的农副产品外,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国家馆中,高新科技产品也逐渐成为主角。

  在捷克国家馆,一架飞机在展区被不少采购商、个人买家询价。据介绍,这架飞机生产商为捷克领航者飞机公司。2017年,中国卓尔集团收购了该公司,并已在中国布局设立生产线扩大轻型飞机的产量。

  “捷克有着很好的工业基础,以前这家公司每年能生产通用航空飞机30余架。打开中国市场后,生产规模有望继续扩大。”湖北武汉卓尔宇航副总经理陈文静介绍,目前近200万元的定价在中国国内有很大的市场。

  保加利亚的迎宾机器人、匈牙利的工业智能家居项目……记者在国家馆展区注意到,对比前几年举行的中东欧国家商品展,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产品升级”趋势明显。

  中国、中东欧全面合作也在贸易服务、人文教育、旅游等方面得到深化。

  维陶塔斯·马格努斯大学今年在立陶宛国家馆设立展台。该校高级专员托马斯介绍,近年来中国和立陶宛在大学教育方面往来密切。“未来我们全日制的中国留学生数量有望增加一倍。我们学校每年有大量立陶宛学生选修汉语。”

  借助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平台效应,20余个合作项目有望在此期间签约,投资总额约1000亿元人民币。

  中国—中东欧合作前景广阔

  “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2018年中国与16国贸易额增长达21%,达到82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对中东欧投资逆势增长67%。”宋敬武说。

  逆势上扬的投资源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研究员陈新表示,在电子商务、高新科技等领域,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企业都可以做进一步的合作,共同挖掘贸易和投资的潜力。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把创新合作作为重要方向。”外交部欧洲司参赞刘玉俐说,中国正在酝酿出台更多的合作计划,推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等具体领域开展地方合作。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