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夜间商圈范围到底有多大? 交通配套亟待破题

  夜间经济·现场探访

  夜间商圈 范围到底有多大?

  北青报记者调查:成熟夜商圈具备三大共性 目前规划和配套建设亟须跟上

  在政策“力挺”下,北京夜间商圈到底有多大?现在已经成熟和正在摸索的商圈是怎么分布的?又具备哪些特点和问题?

  端午小长假前后,北京青年报多路记者实地夜访,并请业内专家阐述了观点。

  现状

  新老夜间商圈已有特定顾客群体

  去年北京市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达到1.17万亿,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北青报记者在近期市场走访中发现,在相关部门发力扶持夜间经济的同时,本市已经自发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夜间商圈,有簋街、三里屯这样的老牌夜间商圈,也有五道口、望京、合生汇这样的新贵。这些商圈都有一定的体量,有一定数量的店铺集聚,有较为集中的目标客户。此外,更多的夜间经济经营者们也正在以不同形式摸索着不同业态。

  上周六凌晨0点后,由东向西驶往五道口的出租车司机杨师傅哼着歌,说他的滴滴接单量爆棚,用他的话来形容 “眼都看花了,不知该接哪个单”。最终,他点了去往五道口的那一单,“一听是五道口,那里更热闹!”车驶入成府路,开过一排静谧的大学城后,凌晨1点20分的五道口,果然如杨师傅的形容,热闹非凡,灯火通明。挨着五道口地铁站,以成府路为轴界的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自发形成了三个小“商圈”,集聚着大量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他们在这里吃宵夜、泡吧、夜读、按摩……几乎可以消费到各式休闲项目。甚至在东源大厦的广场上,也有100多名年轻人,散落地坐在小石阶、花坛边上聊天。五道口周边分布着多所大学,年轻人就是这个商圈的主要目标客户。一家以花为主题的酒吧,走小清新路线,经营者介绍,他们曾对这里大量的夜间消费群体做过人群画像分析,最后锁定的目标是“二三十岁的、有着一定消费能力、比较小资的、女性”群体。

  此刻,在东三环外的好运街,也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这里靠近知名商圈蓝色港湾,大部分商家都是日式餐饮店。一家料理店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店很多要营业至晚上两三点,她说这里靠近使馆区,很多顾客是使馆的工作人员。

  从今年3月1日起,位于市中心西单华威商场七层的“约饭街”将营业时间从晚上10点延长到11点,成为西城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提供夜间餐饮服务的美食广场。

  位于东三环一侧广渠路的合生汇,去年试点深夜食堂项目后,今年5月17日再次推出升级版“深夜食堂”, 营业时间已经延长至晚上12点,北青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合生汇周末夜间的消费者较多,一对住在东四环附近的小夫妻表示,看完晚间电影想吃个夜宵或者和朋友们聚会,以往都是去簋街、三里屯这种地方,有了合生汇方便不少。

  特点

  具集群性、业态丰富、综合配套三大共性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商圈不论形成时间早晚还是人流量多少,基本都具备一些共性特点。一是有一定的集群性,具体来说,有一定的占地面积,有一定数量的店铺。簋街全长近4公里,聚集了120多家店铺;合生汇的深夜食堂约2万平方米,聚合了200余家特色餐饮商户;好运街南北长近3公里,有至少30多户商家;华威商厦7层的约饭街占地上千平方米,有30多家店铺;五道口的商圈分布在以成府路为轴界的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聚集了二三十家店;祥云小镇有23家餐厅。

  二是商圈内业态丰富。合生汇深夜食堂除了饭店,周边集聚了相声剧场以及网红直播、街舞大赛、篮球竞技等平台近30家,商场一层的喜剧现场(脱口秀俱乐部)和五层的寰映影城,都营业到凌晨2点,六层的星聚会KTV营业到凌晨 6点。五道口的商圈,聚点串串店、武圣羊杂割、烤冷面、手抓饼、包子铺,用一位大学生的话说,在五道口过夜生活完全不用担心吃的,不仅如此,俱乐部、小饭馆、足道、酒吧、便利店,全都凌晨营业,还有一家报亭半夜三点半还在正常营业,商圈内一座写字楼的8层还集聚了多家各类主题式小酒吧。

  三是夜间商圈需有相关配套。北青报记者发现,这些商圈一般都在比较繁华的地段,人口密集,交通配套良好,尤其是自驾或打车相对便利。知名的簋街、三里屯、后海都位于地铁站附近,且本身都地处二三环繁华之地。合生汇位于地铁14号线九龙山站附近,地处东三环外;好运街位于地铁10号线亮马桥东侧一公里处,邻近大使馆和知名商圈蓝色港湾;五道口商圈位于地铁13号线五道口站西侧,周边大学聚集,人流量大,这些地方很多都邻近城市主干道,打车或自驾较方便。

  问题

  整体规划和交通配套亟待破题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述这些夜间商圈的共同性,既是“成功样本”的秘诀,又是某些夜间商圈难以发展的制约因素。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夜间经济在提供消费便利,满足消费多样性的同时,经营成本的压力不容忽视。

  华威商场“约饭街”一家串店的工作人员表示,晚上9点到11点的销售额最多1000元,与全天万元的营业额相比确实有些落差。好运街一家日式料理店的经营者也向北青报记者反映了这一问题,看来这也是一些深夜商圈的共同问题,而经营压力大、顾客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北青报记者发现,这其中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整体规划不足。这里的规划,不但指政府层面出台的行政性规划,也包含夜间商圈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整体元素的规划和提升。宏观层面,北京市这十几个夜间商圈,分布各有特点,商圈的密度达到什么标准?距离太近,容易形成恶性竞争,距离太远,又不能充分吸引区域内的消费者,也发挥不了商圈的集群效应。

  中观层面,商圈内部的业态搭配如何设计才能更精准匹配商圈消费者需求?比如五道口商圈,在多年的发展下,已经自发地形成具有特色的夜间商圈,虽然市场集聚效果充分,但缺乏统一规划,也呈现出了业态较为混乱、环境不佳等问题,出现了在同一座楼宇中一半发展教育培训机构、一半又形成夜间酒吧的“混搭”局面,整体规划是严重失衡的。好运街以日式餐饮为主,其他业态稀少,会不会阻碍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也颇值得思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商圈都是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可以说是市场孕育的结果。有关部门对夜商圈的布局应充分考虑这一现状并因势利导,切忌项目“强行”上马。

  微观层面,商圈内的环境也需要整治提升。北青报记者在五道口商圈注意到,夜间街口垃圾满溢,环境上脏乱差,也足见环境保洁的配套工作,明显滞后于这里夜间市场发展的步伐,这些也需要统筹考虑,对症下药,才能提升商圈的品质。

  另外,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尤其感受到交通等配套因素对于夜间经济的制约。虽然前述多家夜间经济商圈都位于地铁站附近或主干道边,交通便利,但公交和地铁到了夜间就会停运,很多商圈附近的地铁到晚上11点多就没有车次了。

  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地方已经对症下药,比如朝阳区积极争取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并安排区级配套资金,用于补贴各街道和企业对打造夜间经济的成本支出,利用区内建设的租赁型职工公寓,即蓝领公寓,内设厨房、便利店、干洗店、娱乐室、健身房等设施,为相关服务工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前述工作人员怕错过末班车而导致的关门早有望破解。

  此外,夜间人力成本增加、部分夜间商圈知名度不够等问题,也需要通过综合施策来破题。(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林艳 李佳 武文娟 蒋若静 张小妹)

  专家说法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

  南北城市差异大 夜间消费需要分级运营

  在南方很多地方由于气候原因,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都是要在夜间进入休闲消费时间,但“深夜经济”对北方城市比如北京而言是一个新概念。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对此进行了深入解析。

  北京夜间消费人群画像清晰

  北京夜间消费的人群画像类别应该是比较清晰的:比如下午上班值班到深夜的媒体人、从事国外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夜间进行服务器维护的IT人士,再有一类是喜欢夜间进行职业创作的自由职业者,这部分人群的生活圈与传统人群的生活方式是错峰的。所以针对这部分夜间活动人群,需要城市中有一部分商业服务设施提供服务,但从地域和服务类别上看又没有特别广泛的需求。

  夜间商业服务需要分级运营

  夜间商业服务需要分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夜间临时的消费需求可以通过24小时便利店解决,比如提供快餐,以及第二天早餐的需求,另外还需要有一部分小型的深夜食堂门店提供餐饮服务。

  第二个层级是需要有一部分相对集中的夜间服务区,“不用规模太大,但需要搭载健身、餐饮、书店、咖啡厅等服务设施,满足夜间错峰消费的这部分人群进行生活放松,但因为这部分消费人群并没有那么集中,需求也不大,因此并不需要夜间服务商圈布局太多。”

  第三个消费层级是北京应该打造活力街区,既满足北京市民的需求,还要满足外地游客体验北京夜间生活氛围的需求。比如三里屯商圈就很成熟繁荣,但如果前门商圈同样作为外地游客打卡地,夜间消费内涵就显然拓展得不够。“虽然北京坊开了几家夜间营业的商户,但消费者数量明显不足。”

  商圈成片运营带动区域提升

  从目前情况看,祥云小镇、合生汇购物中心拿出一片区域运营夜间商业,还没有出现消费者爆棚的现象,这充分说明项目运营需要适应期,“其实就像三里屯太古里当初建成后人气不足,慢慢经过几年时间,通过消费者认知、认同的选择过程,才养成现在的商圈热度。”

  应该通过大力推动商圈建设实现深夜经济,特别是以成熟的商圈做载体才能带动夜间消费需求。“比如祥云小镇居民不少,但很多是周末居民,平日的消费活跃度不够。在这里做深夜食堂虽然有一部分消费需求,但并不需要面积过大、全面开花,这样反而无法支撑商家运营。其实只需要拿出局部区域做消费试点即可,毕竟消费者不会专程前往某个社区商圈吃夜宵。”

  与五道口、簋街夜间红火的消费来看,还要注意的是民间自发形成的夜间经济氛围更有支撑力。

  呼吁政策为企业运营减负

  发展夜间经济,错峰工作的人员成本高,是商家运营的瓶颈,此外水电费用政府是否考虑提供优惠政策,夜间轨道交通问题如何解决,都需要政府提供政策鼓励。“特别是试点区域,市场处于培育期,这个过程应该给予补贴支持。而不应该只是市场行为,毕竟发展夜间经济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对城市整体活力发展有帮助,纯粹让企业负担的话成本压力很大。”

  餐饮企业大量的服务人员住得比较远,所以要有夜间轨道交通支持,如果有夜间轨道交通开通夜班专线,即便一小时一个班次也会便于从业者和市民出行。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