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有望提前上路

近年来,随着各大主流车企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投入和布局,自动驾驶正加速向产业化方向靠拢。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东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公路学会自动驾驶委员会主任冉斌表示,车路协同技术有望让大规模自动驾驶提前10年至15年到来。

“自动驾驶汽车涉及人和车、车和车、车和路之间的配合。过去10年我们都在谈智能汽车,它需要搭载更全面、更灵敏的感应器和智能设备,要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部署是比较难的。”冉斌表示,考虑到道路智能化,把智能设备安置在道路上,通过通信网络,感知到的数据可以共享给周边更多车辆,这样将大幅减少设备需求数量、降低成本,使车路更好地协同。

过去几年,在特斯拉试验自动驾驶技术时,系统因无法辨别前方白色车辆和天空的区别,或是没有避让突然出现的车辆等情况而造成事故。冉斌认为,如果有智能道路的话,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故。

“自动驾驶要实现落地,一定不能忽视‘车路协同’这个关键点。”在冉斌看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包含“三个聪明”:一是聪明的路,二是聪明的车,三是两者合二为一的聪明系统。

那么,聪明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会是什么样?冉斌提出了车辆自动化、道路智能化和网络互联化三位一体的自动驾驶发展技术路线。

试想一下,在行驶途中,路告诉车“实时路况”,车告诉路“经历了什么”,实现人、车、路的信息交互,这会让驾驶员在行驶中既安全也高效,还将促进智能交通及智慧城市的发展。

冉斌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系统将经历4个开发阶段:一是信息交互,道路可以在汽车还没有达到路口前就告知相关的路面信息;二是感知、预测和决策协同,帮助汽车做出决策,尤其是在复杂的环境当中;三是控制协同,形成智能道路和智能汽车的共同决策,未来可以运用在公路、城市道路与普通轿车和大巴车上;四是先进的车路一体化或者车路协同,迈向纵深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车辆制造商不能仅是单纯造车,它需要考虑整个车路协同系统,道路建设方也不能只考虑路的因素,必须统筹规划车和路两类因素。”冉斌说,未来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的责任主体不仅仅是车和路,随着车路协同内涵的不断丰富,其责任主体会越来越多。

事实上,国内诸多科技巨头已经纷纷开始着手探索车路协同领域。2018年底,百度宣布正式开源“Apollo”车路协同方案,向业界开放其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技术和服务,让自动驾驶进入“聪明的车”与“智能的路”相互协同的新阶段,全面构筑“人—车—路”全域数据感知的智能交通系统,至今已拥有120多家合作伙伴;无独有偶,阿里巴巴获颁杭州首张无人驾驶路测牌照,并宣布升级汽车战略:由车向路延展,利用车路协同技术打造全新的“智能高速公路”,将率先于杭绍甬高速上作出探索。

“智能汽车、智能道路和智能系统——我们的目标是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推动一体化发展,有望在2035年建成以人、车、路、云为基础的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并全面铺行。”冉斌说,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实现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的脚步还会更快。(郭静原)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