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于6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举行。习近平主席将在峰会上深入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主张,致力于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找根源、把准脉、开好方,把握好世界经济的大方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热切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阐述中国主张,为新形势下的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指引、开拓新思路。

“在当前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出席大阪峰会对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将产生重要影响”

“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在大阪峰会上发出中国声音。”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克里·布朗近年来多次参加二十国集团相关活动,关注G20共识和倡议的进展。他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习近平主席出席大阪峰会对国际经济发展合作将产生重要影响”。

布朗是位不折不扣的“中国通”,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连儿化音都运用自如。从1991年第一次来中国算起,他来中国的次数已超过100次。

2007年,布朗随英国利物浦市代表团到上海商讨参加世博会事宜。“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亲切接见了代表团,他谈到上海和利物浦是友好城市,并悉心问候我们,我们一下子就觉得距离被拉近了。”时隔12年,布朗对那次会面记忆犹新,这也成为他中国之行里“最珍贵的回忆之一”。

“我希望向西方国家介绍习近平主席这位大国领袖。”近年来,布朗认真研究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并且出版了相关书籍,还被翻译成德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近10种文字。

谈到2016年举行的G20杭州峰会时,布朗说:“杭州峰会独具中国特色,达成了一系列丰硕成果。特别是杭州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彰显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自信。”对于G20大阪峰会,布朗充满了期待:“G20的目标是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环境保护、发起成立亚投行,这些都是中国参与并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影响力对G20十分重要。”

“期待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在G20峰会及其他重要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国理念一以贯之,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阿根廷—中国商会中国投资总监吉列尔莫·克鲁兹在大阪对本报记者表示,“期待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谋求更大发展空间。”

克鲁兹表示,作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他非常关注发展问题,深切体会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的强烈渴望。

“10多年前,我第一次去中国,看到中国到处欣欣向荣,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这种正能量让我决定在中国留学。”克鲁兹从此与中国结下深厚情缘。

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关心下,阿根廷与中国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克鲁兹和他的同事密切关注着双边关系进展,寻求扩大经贸合作的机遇。去年“双11”购物节时,在中国电商平台上,1万份阿根廷牛腱子肉在1分钟内就被一抢而空。克鲁兹说,阿根廷厂商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目前,阿根廷出口的全部牛肉中,有超过一半销往中国。

克鲁兹对去年G20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的场景记忆深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向世界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支持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克鲁兹认为,面向未来,二十国集团必须努力维护开放和包容的世界经济环境,这需要完善的规则支撑,同时也需要各国遵守以世贸组织为核心、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他表示,中国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全球包容性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信心”。

“中国倡导的经济全球化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代表”

“在即将举行的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阐述的中国主张备受期待。国际社会都希望中国在G20中发挥更多积极作用,推动峰会达成更多积极成果。”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资深研究员马丁·雅克对本报记者表示。

20多年来,马丁·雅克专心研究中国问题。“到了中国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眼见为实。”他表示,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抓住一切机会去体验中国,开展与中国相关的研究,我仿佛和中国之间产生了一种神奇的联系。”

2016年,马丁·雅克的《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一书中文版问世。他从社会发展模式、文化根基、民族价值观、地理环境、外交政策、全球战略定位等多个方面,透视中国发展道路和西方模式的差异。“与以往西方国家的崛起之路截然不同,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有足够的耐心,按照自己选择的独特道路走下去,发展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型大国。”马丁·雅克如是强调。

马丁·雅克认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意味着各国之间将会在经济、文化、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深度依赖与合作。他说:“任何民族主义和孤立主义的做法都只会使这个世界日益分裂,令所有国家深受其害。”

“中国倡导的经济全球化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代表。”马丁·雅克认为,G20各个成员都应朝着推动世界经济良性发展的方向努力,同时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状况,进一步维护多边主义并推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阪峰会将讨论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这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理念相通”

“二十国集团对世界经济发展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以其卓越的经济发展成就和广阔的全球视野,在二十国集团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期待中国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更多中国智慧。”谈起二十国集团大阪峰会的议题,曾担任美国ABC电视网络副总裁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约研究员哈维·朝鼎尤其看重中方主张。

“我经历了中国铁路运输从‘绿皮车’到‘复兴号’的巨大跨越。中国人出行方式的历史性转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历史性成就。”1988年,哈维首次去中国旅游,2004年开始定居中国。北京奥运会所展现出的活力与热情更加坚定了他扎根中国的决心。“经常有朋友问我是否喜欢中国,我说,岂止是喜欢,简直是热爱!”

哈维认为,中国拥有大量享誉全球的“名片”。以航空业为例,从实力雄厚的各家航空公司,到已经试飞成功的自主研发大型客机,再到即将启用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由衷赞叹。“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提升,这得益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哈维说,坚持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实现了巨大发展,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哈维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范围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通过推动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世界很多国家的发展面貌发生改观。“大阪峰会将讨论高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这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的理念相通。共建‘一带一路’是一条双向道。中国不断扩大开放,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进来,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这是致力于推动全球发展的中国智慧。”

哈维表示,期待G20成员用建设性态度讨论不同议题,合作应对世界面临的挑战。

(本报大阪6月27日电 记者管克江、王芳、赵益普、张慧中、马菲、徐伟)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8日 05 版)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