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元减税降费措施基本就位 下一步将狠抓落实

原标题:2万亿元减税降费措施基本就位 下一步将狠抓落实

主持人杨萌: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已经成功闭幕,但在本届论坛上,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有哪些?这些信号又将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改变?

记者 包兴安

2万亿元减税降费“大目标”正在由“出政策”转向“抓落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2日上午在大连出席201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李克强表示,下一步,将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入落实已出台的宏观政策措施,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不走铺摊子、粗放增长的老路。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抓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放管服”改革两件大事。

主要措施基本出齐

今年我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减税降费是今年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施政的重要措施,是中央为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的关键性措施,既是改善企业营商环境,回应企业降低税费压力实现轻装上阵的普遍关切,也是我国税费改革从数量向质量发展迈出的关键性一步。”中国财政预算绩效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我国实行的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和国家推行的“放管服”改革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降税降费不仅可以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产品升级,更有利于营造企业公平经营的良好环境,从而理顺政府与市场边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目前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已经显现。来自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168亿元,新增社保费降费762亿元。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2019年新出台减税政策新增减税3511亿元,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新增减税2218亿元,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新增减税917亿元;二是2018年实施2019年翘尾减税政策新增减税4604亿元;三是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减税政策新增减税53亿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着力抓好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充分反映出国家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可为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预期。而随着国民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来激活国内市场、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更极为必要。

将深入落实减税降费

下一步还有哪些减税降费重点呢?张依群表示,一是抓好现有政策落实,确保企业从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中得到利益实惠,把减税降费成果落实好、巩固住、不反弹;二是通过减税降费进一步明确政策对国企、民企、外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搞歧视性、差别化政策;三是政府的减税降费政策不可能是无限度的,除了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外,未来更多是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性成本,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价格垄断和低效运营,用市场的公平竞争竞争推动经济发展。

张依群认为,确保此轮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能够真正全面有效落地:一方面,从近期看应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和征管,要让企业知道自己减什么税、减多少税、减多长时间税,要让征管人员懂政策并严格执行政策,防止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让国家的减税降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企业在减税降费过程中有感觉、得实惠、不反弹;另一方面,从长远看,要不断梳理总结减税降费政策效果,从税制建设和税制结构调整的角度保持减税降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对国家重点支持的科技创新企业和创新成果应用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有长期战略发展政策支撑,给企业和个人真正吃上政策定心丸,推动企业发展可持续、创新可持续,才能真正保持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健康发展。

付一夫认为,从目前来看,减税降费已经在各行各业全面铺开,不过,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仍有一些新问题需要克服,比如减税红利传导机制不畅、对违规行为监管力度有所欠缺、个别纳税人反映税负上升、减税红利在上中下游企业间获益情况存在差别、一些地方因财政减收而面临压力等等,同时,受纳税人行业差异、经营情况、申报质量等因素影响,个别企业的税负存在“不降反增”现象。为此,下一步应向纵深推进减税降费,加强监管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梳理分析并有效解决;同时,税务部门要对企业开展逐户分析辅导,帮助企业找出原因,让上中下游企业都享受到减税降费的实惠,让广大消费者从中受益。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