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培人才厚土 涵养经济活力

  数据来源: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本报报道等

  编者按: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特质,也是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的底气所在。那么中国经济的韧性到底在何处?应该从怎样的角度和深度来认识这种韧性?

  一年80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超12亿4G用户数,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地、采访专家,从人口、基础设施、市场和产业链等方面,深入观察中国经济的韧性,探寻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即日起,经济版推出“纵深·中国经济韧性在哪里”系列报道,今天刊发第一篇。

  

  中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有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回旋余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劳动力资源。2018年全国16岁至59岁劳动力人口总数达8.97亿人,占总人口比重64.3%。

  当前,“人口红利”进一步转为“人才红利”,积极效应正加速显现。我国一年大学毕业生有800多万人。同时,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

  人口众多、人才丰富,是中国经济韧性巨大的重要因素。

  镜头一

  高技能人才,擦亮制造大国的智造名片

  “尺寸误差,小于1毫米,合格;平面度,小于1.5毫米,合格……”

  见到申世民时,他正在新产品试制车间,对一个不规则箱体部件做最后的测量。“尺寸误差,小于1毫米,合格;平面度,小于1.5毫米,合格……”

  “成功了。”等到全部参数检验完毕,申世民才松了一口气。根据原先设计,该部件腔体由拆分成的12个零件加工而成。可在实际操作中,精度始终达不到标准。难题交到申世民手里,他反复论证,在程序员的配合下,对着三维模型重新设计拆分方式,最终把零件整合成五大块,减少了加工工序,将误差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作为公司的高级工艺工程师,申世民已经在湖南长沙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16个年头。从一线的铆工、焊工、钣金工做起,他先后担任过质检组长、车间主任。

  “当年在质量管控岗位上时,每反馈一个问题点,企业奖励5元钱。有时一个月内,光反馈问题和提出合理化建议,我就拿了1000多元奖金。”申世民说,“我已经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

  随着产品线的升级,如今楚天科技的产品越来越趋向于高端定制型产品,研发人员的原创设计多,对一线工人的试制水平要求也更高。“不但要懂加工工艺,而且要懂结构设计。”申世民说,“为此,我们时刻在学习和交流中。”申世民身边紧跟着的年轻人雷洪普,正在聚精会神地学习,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去德国进行技术交流。

  这几年,企业通过开展“工匠文化”系列活动,先后评选出包括大师级工匠、技师级工匠、工匠三个层次共160人,打造了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自2015年以来,楚天科技近50名员工在国家、省级技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这一批工人先锋、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正成为推动企业科研创新、技能改造的生力军。

  镜头二

  科技研发人才,提升中国创造的价值水平

  “用算法和人工智能解决工艺问题,帮企业创造真正价值”

  陈彬彬是阿里云工业大脑的主干工程师之一。“大数据推荐的参数,比我们常年使用的足足低了5摄氏度。这大数据靠谱吗?”拿到陈彬彬的报告,杭州中策橡胶工厂的一些资深技工提出了质疑。

  这位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博士,遭遇了“不信任”。不过,陈彬彬并不气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制造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对此深信不疑。”

  中策橡胶是中国知名轮胎企业,陈彬彬所在的工业云平台,依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服务。通过反复调研,陈彬彬和团队伙伴们发现了突破口——密炼。“密炼是轮胎生产过程中一道重要的生产工序,我们需要从这一环节中找出关键因子,提高良品率或生产效率。”陈彬彬说。

  然而,问题并不简单。通过对近一年的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模型,陈彬彬计算出最优化的一组工艺参数,可是很快,他发现自己的理解并不到位。

  “有时候很难通过数据去理解某些环节。比如有一个压力分布的数据,开始数值是零,过一段时间会达到一个大数值,然后又变小。如此循环两三次,只看数字搞不懂为什么会这样,必须真正搞明白机器的原理。”陈彬彬说。

  密炼车间的技术员们发现,每周有几天常常能见到陈彬彬的身影。他要么一个人静静待在生产线上研究密炼机的工作原理,要么缠着技术员追问一些细节问题。

  到车间实际考察、建立算法模型、再到车间根据实际应用调整,如此往复,奇迹终于发生,在陈彬彬所在团队的努力下,密炼工序的良品率逐渐提升3%—5%,为中策橡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用算法和人工智能解决工艺问题,这是在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创造真正价值。”陈彬彬兴奋地说。

  镜头三

  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才,积蓄支撑发展的澎湃动力

  “本地大学生有优势,企业纳贤不用愁”

  一大早,一份刚刚出炉的成绩单被送到陕西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直股份”)总经理田达的手中,名单上是该企业“订单班”学生的考核结果。看着一个个优异的成绩,田达欣慰地告诉记者:“等他们毕业入了职,很快就能上手干活!”

  去年3月,陕直股份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学生中,通过多轮面试、笔试,最终选定15名同学进入“陕直订单班”。企业委托专业单位,对“订单班”进行为期13个月的飞机维修技能全程班培训,成绩前13名可进入陕直股份工作。

  “本地大学生有优势,企业纳贤不用愁。”田达对招聘有自己的理解。

  吸引企业在这里聚集的,是人才的“聚宝盆”。据介绍,西安拥有飞机主机设计人员4000多人、制造工程技术人员6000多人、试验试飞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人、技术工人2万多人。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8所航空相关高校学院和培训机构,每年输送的研发、设计、制造等航空产业人才超万人……

  其实企业不仅需要新手,更需要能手。本地多层级的专业人才资源,打消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说起这个话题,田达如数家珍: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的张旭,从西安航天系统某研究所,应聘到公司担任项目管理;参与过单发涡桨飞机、水陆两栖飞机等项目试飞的宋俊峰,入职到企业担任维修管理部负责人……企业不愁找人才,人才也有了更多获得感。

  镜头四

  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动能转换的有力引擎

  “让创业者尽情发挥人格魅力、让投资机构能够轻松对接创业项目”

  夜幕之下,深圳市留学生创业大厦二期五层的国际青年创客峰内灯火通明。恰逢周五,一场鸡尾酒会,让这个以“拼搏”“奋斗”闻名的创业孵化器,迎来了久违的轻松。

  38岁的创业者陈珉,身穿白衬衫牛仔裤,放松地在圆桌前玩着桌游。这场游戏的参与者们相互并不认识,只能通过胸口的标签,辨别彼此的身份。

  负责人余远志介绍,以往创业者和投资人见面,大多是通过项目路演或创业大赛。“我们想换个轻松的方式,让创业者尽情发挥人格魅力、让投资机构能够轻松对接创业项目。”

  80后的陈珉,有着让许多同龄人羡慕的一份简历:名校毕业,海归博士,2008年拿到英国诺丁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后,先后在香港和深圳工作9年。2017年12月,陈珉和两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创立超准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超准视觉的主打产品为三维视觉传感器、三维扫描软件和智能识别算法。公司开发的单线激光视觉传感器配合超准视觉开发的自动寻迹软件,可让焊接机器人自动完成三维焊缝工作。

  “山东一家企业,月工资开出1万元都招不到焊工。企业使用我们的产品,便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生产。”陈珉介绍。

  自2017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国际青年创客峰累计孵化青年创新创业团队28个,孵化的企业估值超过2亿元。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08日 12 版)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