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信心(锐财经)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潘旭涛)国家知识产权局在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今年上半年主要工作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外在华知识产权申请量达到7.8万件,同比增长8.6%。这表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动力不减,全球创新主体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营商环境充满信心。

国外在华申请量较快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7.8万件,同比增长8.6%;国外在华商标申请量为12.7万件,同比增长15.4%。分国别来看,日本、美国、德国位居在华发明专利申请前3位,美国、日本、英国位居在华商标申请前3位。

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表示,非本国居民知识产权申请数量是反映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国外在华发明专利、商标申请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是与今年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增长态势相协同的,说明外国企业加大在华投资力度的同时,继续加快在中国的知识产权布局,表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动力不减。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胡文辉介绍说,2019年上半年,中国主要知识产权指标符合事业发展预期,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74万件,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5件,较2018年底增加1件,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2件目标。

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结构不断优化。上半年,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中,职务发明所占比重达到91.2%,较2018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个人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下降46.0%,所占比重持续走低。葛树认为,这表明创新主体正在主动调整和规范自身的申请行为,中国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由数量增长阶段转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的更高阶段。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受到海内外普遍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介绍了上半年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重要措施,包括重点部署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加强网购和进出口领域知识产权执法;探索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知识产权侵权假冒在线识别、实时监测、源头追溯中的作用;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纠纷应对机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信息资源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各国知识产权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与跨国企业、国际协会以及外国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保护业务交流等。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