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关于构建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的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建立全面覆盖、竞争有力、分工明确、部门协同、指引清晰的产业促进政策体系。
二、主要原则
我市制定、修订产业促进政策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协同原则。对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发展产业,按照“一产业一部门一政策”原则,每个产业指定一个部门牵头,每个产业出台一套产业促进政策。制定产业促进政策时,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避免重复。
(二)明确预期原则。对企业的扶持应按照产业发展导向,选取企业营业收入、经济社会贡献或研发创新等指标,设定明确的扶持条件和扶持力度,逐步减少以竞争性排名确定扶持措施的做法,切实提高企业对申报结果的可预期性。
(三)提升竞争原则。对我市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各相关部门要对标先进,优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政策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精简清晰原则。面向企业的扶持政策,应减少宏观内容表述,减少有关政府内部管理和分工内容,重点突出扶持企业的具体措施,确保政策简明、实用。
(五)市区联动原则。鼓励各区结合本区资源禀赋和财政情况,在市
产业政策基础上制定区级产业促进政策,重点突出各区产业特色和政府服务。
三、政策重点
我市制定、修订产业促进政策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IAB)和新能源、新材料(NEM)产业,加大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能源与环保设备、轨道交通、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与卫星应用等产业,吸引重点制造业企业落户,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等支持。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对金融机构和交易平台落户、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金融创新、金融新业态发展等进行扶持,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发展。加快发展航空运输和临空产业,支持航运业务创新、航运交易平台建设,鼓励物流配送企业规模发展和创新发展。夯实文化创意、体育、旅游等产业基础,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支持商贸流通、融资租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会议展览等产业和业态发展。
(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中国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以及其他国内外
行业领军企业在广州设立各类总部企业,提升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效应。
(四)支持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和引进成长性好、竞争力强、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力争打造一批“独角兽”公司。
(五)支持企业科技研发。鼓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标杆企业和创新企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以及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鼓励科技成果交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长效机制。
(六)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对创新创业团队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攻关项目予以资助。强化对产业高端人才的奖励。完善人才绿卡制度,支持非广州户籍产业领军人才按居民待遇享受我市医疗、购房、购车、子女入学等服务。
(七)支持重大项目引进。对新引进重点项目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重点项目,给予办公用房补贴。支持商务楼宇高端化品质化发展,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引荐重大产业项目到我市落户。
(八)支持重点项目用地。对我市重点产业项目总部、生产及科研用地优先予以
研究解决,支持盘活利用低效存量建设用地。贯彻集约节约用地原则,加快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鼓励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
(九)支持产业新载体建设。围绕“主导产业链+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基金+产业组织+产业服务平台+产业社区”六位一体的园区发展理念,建设以世界级价值创新园区(Valuepark)为龙头、以专业化骨干园区为支撑、以中小型特色发展的卫星园区为基础的产业载体新体系,支持企业集聚发展。
(十)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实行企业名称及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实行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推行商事主体设立“容缺登记”,为市、区重点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政策工作统筹。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及政策服务机制,其中产业协调机制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产业发展、战略
研究及相关
规划,统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明确部门产业分工;政策服务机制由市招商办(设在市商务委)牵头,负责政策的对外宣传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
(二)打造政策服务平台。在现有电子政务平台框架下,由市商务委会同市政务办,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广州市产业促进政策信息平台”,市直有关部门通过该平台统一公布政策文件、申报通知、结果公示等,为企业在政策获取、政策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建立政策评估机制。加强对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率的动态管理,定期开展政策绩效和服务效率评估,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调整,推动我市产业促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发挥更大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