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绿色金融事业在我国的持续推进,以清洁能源、新能源为主的绿色租赁业务渐已成为金融租赁公司创新发力的细分市场。
商务部发布的《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2016-2017)》显示,2016年,融资租赁企业能源设备类资产大幅增加,彰显出租赁业在能源结构调整及环境治理方面已发挥出重要作用,日益成为推进实体经济产融结合的中坚力量。
市场扩容:
清洁能源金融成长可期
当前,我国正值“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我国能源金融总量,尤其是清洁能源金融总量有望出现爆发式增长。
一方面,鉴于“十三五”期间庞大的能源投资需求,能源企业对能源金融产品和能源金融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金融机构也需为所持资金寻找优质的能源项目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二者的结合,使得能源投融资的供需对接需求持续走高;另一方面,随着清洁能源领域技术创新因子的活跃,技术进步带来的比较成本优势,也吸引了更多金融资本进入清洁能源投融资这片市场“蓝海”。
作为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有力抓手,融资租赁业可在清洁能源投融资领域有所作为。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租赁”)副总裁邵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洁能源业务的共性是期限长、有稳定的现金流,其资产在交易市场上流通活跃。比如清洁能源电站,具备资产、股权流通性特点,适合以融资租赁业务来开展。”
做精做专:
深入布局绿色业务
近两年来,市场内有越来越多的租赁公司开始抢滩布局绿色租赁,并逐步深入。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在我国已成立的63家金融租赁公司中,有16家已布局开展了绿色环保业务。如兴业金租、华夏金租、河北金租等公司都在新能源、节能环保业务上持续深耕。此外,更多新兴的金融租赁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将绿色租赁作为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助推银行系租赁公司成为清洁能源租赁的“生力军”。
如中信租赁,其在2015年成立之初,就将绿色租赁作为公司的发展战略,在抓住国家大力扶持绿色
产业政策契机的同时,在同业机构尚未进入或进入较少的清洁能源领域开展业务布局。截至今年7月底,中信租赁清洁能源领域投放已突破230亿元,业务占比达36%,在金融租赁同
行业内处于前列。
行业普遍认为,随着绿色租赁业务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同
行业竞争也随之升级,只有将绿色租赁业务做深做精,找寻差异化发展道路,方可进一步开拓市场空间。
邵宾坦言,银行系租赁公司早期更多采用的是类信贷化的资金投放经营模式。在清洁能源这一细分领域,实际上更考验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投资运营能力,谁能够对市场、
行业、资产有足够深刻的了解,谁就更容易掌握核心竞争力。
比如,租赁公司可发力业务模式创新,从融资租赁转向经营性租赁。据介绍,中信租赁在前期所做的清洁能源项目,也主要以融资租赁为主,在快速熟悉清洁能源
行业之后,现逐步将业务模式向经营性租赁转变,即从传统提供资金吸收利差的模式转向依靠资产交易和残值处理获得收益。当前,已初步建立了新能源电站资产价值评估体系,并计划自己投资电站,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资产管理运营,将清洁能源业务向深处拓展。
专业评估:
多举措规避项目风险
由于新能源领域集中的大多为中小企业,其综合资质相较于大型企业仍有客观差距,资金偿付能力较弱,如何有效防控绿色租赁项目的风险备受
行业关注。
在邵宾看来,租赁公司做绿色租赁业务,更应关注项目本身。中小企业虽然资质较弱,但只要有优质的项目资源,租赁公司可以提供相应资金来促成项目;若中小企业不具备项目运作能力,租赁公司也可将电站回收进行自有运营或转让。此举不仅可促成绿色租赁项目有效落地,同时也可防控风险,更能发现有潜质的中小企业,助力其成长。
需要指出的是,在绿色租赁推进过程中,由于清洁能源本身租赁物件是固定的,交易更多依靠股权来交易,这就对租赁公司的要求更加专业化,不仅是对设备的估值,对项目风险的评估和未来走向的把控也很重要。
事实上,租赁公司在开展绿色投融资项目过程中,还应主要关注国家政策风险、技术风险、
行业信用风险及项目本身投资、运营、管理等四方面的风险问题。“只有创新才能规避风险,仅仅依靠原有类信贷的风险评判方式,很难防范风险。只有以投资人眼光,在项目全过程中主动参与,专业决策,风险才能有效规避。”邵宾坦言。
具体来说,租赁公司需要利用专业化的团队、专业知识,以资产持有人角度去评估风险,从前期选址尽调、设备选型、运维人员招标等多个模式,若能都以业主的模式去操作,对项目进展过程有全局观,那么对风险控制,也就有较全面的专业性把握。
另外,由于清洁能源的投资回报期限相对较长,如果是一个优质资产,金融租赁公司往往希望配置长期资产。因此,发行优质的绿色金融资产,如绿色金融债,有助于进一步优化租赁公司资产配置方式,增强风险抵抗能力。
据零壹租赁
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金融租赁公司共计发行绿色金融债21亿元,占金租金融债发行总规模的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