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方式,推动郑州、开封、洛阳三市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建设跨市域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持续增加旅游有效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二、创建任务
(一)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创新全域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建立省旅游局和郑州、开封、洛阳市政府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机制,探索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有效承担旅游资源整合与统筹协调、旅游
规划与产业促进、旅游监督管理与综合执法、旅游营销推广与形象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与专项资金管理、旅游数据统计与综合考核等职能。充分发挥省发展改革、公安、财政、国土资源、环保、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文化、体育、统计等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改革旅游
行业综合监管机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执法有力、行为规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推动市场秩序治理由“重点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从
行业监管向综合治理转变,激发旅游发展活力。积极推动公安、工商、司法等部门构建内容覆盖旅游领域的管理新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警察、旅游市场监督、旅游法庭、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自贸试验区管委会要加强旅游综合监管力量。
将全域旅游建设融入郑州、开封、洛阳三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
规划中,在实施“多规合一”中充分体现旅游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郑州、开封、洛阳全域旅游
规划由省辖市政府审批,建立旅游
规划评估与实施督导机制,增强
规划实施效力。以推动旅游便利化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为重点,完善行政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构建与国际旅游规则相衔接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旅游开放发展环境。允许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注册之日起申报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
(二)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
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园区。依托郑州商都文化、开封宋文化、洛阳汉唐文化,将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世界著名的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郑州加快推进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登封重点发展集禅武医、体育竞技、文化创意、主题酒店、教育培训、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着力打造世界功夫之都;中牟依托主题乐园,引入大型文化旅游融合项目,打造时尚文化创意休闲产业园;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依托园博会片区、会展城片区,开发休闲娱乐、会议博览、免税购物等项目,打造新型产业文化园区。开封着力打造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童世界文化旅游园区、银基文化产业园区、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尉氏休闲生态园区五大旅游增长极;依托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与开放合作力度,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建设成为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洛阳加快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龙门石窟世界遗产文化园区、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关圣文化园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国际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形成具有洛阳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
完善提升精品景区。不断丰富嵩山少林风景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老君山等5A级景区文化内涵,在景区周边开发文化休闲设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伏羲大峡谷景区、黛眉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开发美食旅游产品。挖掘我省传统菜系和郑州、开封、洛阳三市特色餐饮,弘扬豫菜文化,打造豫菜餐饮品牌。支持郑州淮河路美食街、农科路酒吧休闲街,开封小宋城、上河城美食街、鼓楼夜市,洛阳西大街、启明东路美食街等打造特色美食街区。积极引进国际知名餐饮企业,打造国际化美食体验区。
拓展旅游住宿产品。注重结构优化、品牌打造和服务提升,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住宿品牌。大力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形成商文化、宋文化、汉唐文化主题酒店系列。利用温泉资源建设度假酒店,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在嵩山、伏牛山、黄河沿岸等区域积极开发特色住宿,探索创意酒店、旅游庄园等住宿业态。在古镇、古村落、美丽乡村及旅游干道沿线发展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帐篷酒店、露营地等新型住宿业态。
创新旅游购物产品。将少林功夫、开封菊花、汴绣、木版年画、洛阳牡丹、唐三彩、牡丹瓷等特色元素融入日常消费品设计,开发实用、美观、便携的旅游商品。将郑州德化街、开封马道街、洛阳八角楼金街等步行街打造成购物休闲示范街。依托自贸试验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商贸旅游综合体,开通免税购物旅游线路。鼓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融入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商品价值。定期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会。
丰富完善旅游娱乐业。加强郑州、开封、洛阳三市老城区、公园区域、特色街区文化娱乐项目开发,通过现代科技打造文化创意与科技融合的娱乐项目,在适当区域开发夜游项目。加强河南博物院、开封城摞城博物馆、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等文博场馆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提供集欣赏、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娱乐项目。依托民俗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传统民间演艺、风俗习惯,打造集农耕文化体验、乡村饮食、特色住宿、亲子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文化娱乐项目。进一步优化《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功夫诗·九卷》等演艺项目。依托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登封嵩山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封童世界文化旅游园区、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洛阳“天下龙门”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项目,打造中原创意产业城、旅游娱乐综合体和国际文化交流港。
(三)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旅游与农业融合。依托沿黄旅游带、伏羲山生态旅游带和登封、中牟、开封市祥符区、杞县、通许、尉氏、栾川、嵩县、孟津等地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建设一批艺术村落和创意农庄。在伏牛山、嵩山、沿黄和郑汴平原区域发展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生态农业等特色旅游产品,积极培育国家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特色农庄、精品民宿等农旅结合的新业态产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全面改善通村公路、供水、供电、网络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贫困村脱贫致富。推动农业种植与旅游景观营造紧密结合,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创意农业,打造大地农业景观。
坚持旅游与工业融合。鼓励工业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旅游,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发展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等多种形式的工业旅游,打造知名工业旅游品牌。结合自贸试验区、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老工业基地推出“旅游+观光”“旅游+考察”“旅游+商务”等旅游产品。鼓励发展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和旅游装备制造业。
坚持旅游与文化融合。将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功夫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全过程。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和美术馆、艺术馆等文化场所,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坚持旅游与商业融合。发挥商旅会展功能,办好节庆会展活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品牌。推进中心城区商贸业态提升,优化商贸布局,改造提升传统业态,积极引进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中心商圈、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茶城、古玩城等特色商品贸易城。
坚持旅游与康养融合。挖掘禅武医、中医养生、温泉养生等产业,培育以养生、养老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新业态,支持养生度假、养老地产项目发展。引进知名健康养老服务机构和高端医疗机构,开发养生度假村、养生馆、养老社区等系列产品。打造嵩山国际文化养生度假区、世界禅庄、大宋中医药博物馆、龙门温泉养生、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养生旅游项目。
坚持旅游与教育融合。发挥郑州、开封、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优势,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发展红色旅游,开发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夏(冬)令营等研学旅游产品,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将郑汴洛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国家级研学旅游目的地。
坚持旅游与生态融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坚持生态和旅游、资源和产品、保护和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保护河流、湖泊、水库等水利资源,适度开展滨水和水上旅游;依托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等生态景观资源,开展森林休闲、地质科考等专项旅游。
(四)推动旅游与城乡建设统筹发展。
以郑州、开封、洛阳三市主城区为核心,以建设旅游特色小镇为支撑、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为补充,形成文化都市、特色城镇和旅游乡村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的旅游格局。郑州重点建设由文化景区、历史建筑、特色街区等构成的城市记忆风景主线,结合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休闲经济和夜游产品,彰显国家中心城市魅力。开封重点突出宋都古城文化,建设时尚汴西新城,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洛阳着力打造集文博展示、实景体验、趣味游憩、文化教育、休闲度假、主题住宿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区。
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城镇和特色乡村,通过聚集创新创业要素、扩展旅游服务功能,推进荥阳市广武镇、巩义市回郭镇、登封市宣化镇、中牟县雁鸣湖镇、嵩县车村镇、汝阳县付店镇、新安县石井镇、洛宁县上戈乡、伊川县葛寨乡、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等旅游特色镇或休闲小镇建设,将旅游培育成当地主导产业。突出自然景观、区域特征,将新郑市泰山村、郑州市二七区樱桃沟村、栾川县重渡沟村、孟津县卫坡村和南石山村、嵩县天桥沟村、汝阳县杜康村、尉氏县郭家村、通许县岳寨村等村落打造成为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依托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旅游交通干线等形成旅游交通连接廊道,实现跨区域旅游产品、线路和产业的整合,形成全域一体发展格局。开通城市游览观光巴士,将城区核心景区和城市地标区域串联成线,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直达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核心景区的旅游巴士。依托郑州通用航空试验区开发低空旅游项目,进一步完善上街通用机场功能,加快推进登封、中牟等通用机场建设,在自贸试验区适时建设旅游直升机停机坪,形成郑州、开封、洛阳三市空中全域旅游廊道。依托黄河(洛阳至开封段)、郑州贾鲁河、东风渠、龙湖至如意湖、开封“四河五湖”(黄汴河、惠济河、广济河、利汴河、潘家湖、杨家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洛河、伊河洛阳段等适合通航河道建设游船码头,在有条件的河道开展夜游活动。在沿黄生态旅游带、嵩山区域、伏牛山区域、河道沿线建设旅游风景道,开发自驾车、旅居车线路。
(五)开展全域旅游整体营销。
围绕建设世界著名华夏文明旅游目的地、国际文化旅游休闲中心,进一步强化区域旅游特色,打造主题突出、传播广泛、社会认可度高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办好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品牌节会,加强宣传推介和交流交往,提升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和吸引力。
构建旅游综合营销体系,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方案,组建郑汴洛全域旅游推广联盟。将营销纳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树立整体营销和全面营销观念,明确市场开发和营销战略,加强市场推广部门与生产供给部门的协调沟通,实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无缝对接。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建立政府、景区、旅行社共同参与的旅游营销机制,建设集政府服务、品牌推广、信息查询、线路定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营销平台,形成地方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整体营销推广格局。
深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拓展入境游市场。进一步扩大宣传,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提升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市场份额。依托郑州、开封、洛阳三市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网络汇集优势,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需求,精准设计特色旅游线路,拉动入境游市场。
(六)加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旅游集散服务系统。在建好景区游客中心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全域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在商业街区、交通枢纽、景点景区等游客集聚区因地制宜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更好地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咨询和救助服务。
提升旅游信息服务。建立郑汴洛旅游信息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争取国家旅游数据分中心落户我省。整合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的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跨区域、跨
行业有效配置。建设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管理平台、营销平台等,完善综合信息发布、客流实时监控、景区车辆调度、游客数据
分析等功能。加快推进机场、车站、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店、主要乡村旅游点等旅游区域及重点旅游线路的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覆盖,逐步实现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星级以上宾馆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智慧旅游乡村。
加强旅游惠民便民服务。完善公共空间旅游服务功能,在公园、广场、旅游景区等游客集聚场所,增设直饮水设施、健康步道、骑行专线、公共绿地等公共休闲设施。提升区域内道路交通通畅程度,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各景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公交线网,增开旅游巴士、公交车、旅游夜班车等,打通交通干线至景区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旅游交通无缝衔接。构建“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系统,完善交通标识系统、景观系统和休憩系统,探索城市自行车租赁和共享单车融合发展。统筹区域绿道和慢行系统建设,持续推进沿黄步道、休闲街区步道、城市滨水绿道、生态景区步道、登山步道、乡村休闲旅游步道建设。
大力推进“厕所革命”。推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厕所整体改造,5A级景区厕所设置第三卫生间,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线路、乡村旅游点要按照标准提升厕所质量,厕所数量不足的区域要抓紧新建厕所。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条件、使用便利程度、外形美观度,确保区域内旅游厕所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营造健康文明的厕所文化。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依托省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郑汴洛全域旅游应急指挥中心,推进旅游安全与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成立游客应急救助中心,建立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和旅游应急预案报备制度,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紧急救援体系。加强旅游安全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区域的消防设施、安全标识等,做好安全设施的养护工作,在4星级以上酒店和4A级以上景区设置紧急救助点。支持机场、车站、景区开展旅游保险代理业务,鼓励游客购买旅游保险。加强旅游安全检查,定期检测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确保安全运行。重点景区要严格落实游客流量控制制度和高峰期客流应对处置机制,营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郑州、开封、洛阳三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全域旅游作为三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统一部署、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协同推进,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的指导、督查,制定实施方案或专项行动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主体,提出进度要求,强化绩效考核,确保全域旅游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规范市场秩序。
健全旅游诚信体系,实行旅游企业“红黑榜”评价机制,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引导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完善旅行社监管服务平台,创新旅行社和导游劳务合作方式,健全旅行社退出机制。倡导绿色旅游消费,完善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全面落实文明旅游公约。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引领计划,推出优质旅游服务品牌,持续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创新旅游数据采集
分析方式,按照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新特点、新趋势设置评价指标。探索建立适应全域旅游特点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三)加强政策扶持。
郑州、开封、洛阳三市要出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
产业政策,制定旅游用地、财税扶持、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探索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加大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及质量提升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全面落实旅游企业税收、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合作、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扩展教育培训渠道,创新人才利用方式,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探索建设旅游智库,不断优化旅游人才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