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广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广西文化文物单位馆藏资源,开发各类文化创意产品,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
 
  文化文物单位主要包括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他文博单位等掌握各种形式文化资源的单位。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在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确保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的前提下,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加强文化资源系统梳理和合理开发利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实现传承、传播和共享;要充分运用创意和科技手段,注意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推动文化资源与现代生产生活相融合,既传播文化,又发展产业、增加效益,实现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要全面提高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重点培育10家以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打造1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建立1个自治区级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务服务平台。力争到2020年,全区文化创意产品种类达到100种以上,逐步形成广西民族特色、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三、主要任务
 
  (一)充分调动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性。逐步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文化文物单位评估定级标准和绩效考核范围。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确保公益目标、保护好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依托馆藏资源、形象品牌、陈列展览、主题活动和人才队伍等要素,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促进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传播与合理利用。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拓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投资、设计制作和营销渠道,加强文化资源开放,促进资源、创意、市场共享。
 
  (二)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面向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企事业单位,培育认定若干自治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加强引领示范,形成可向全行业推广的经验。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企业纳入各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范围。积极培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企业,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类国家和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在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创意品牌培育方面发挥作用。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为主体,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研发、生产、经营等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努力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
 
  (三)加强文化资源梳理与共享。推进全区文化文物单位各类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分类整理和数字化进程,建设类型多样、体系完整、内涵丰富的创意资源数据库,明确可供开发的资源名录。鼓励依托高新技术创新文化资源展示方式,提升体验性和互动性。建设广西文化产业数据库,支持数字文化、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用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各类已有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面向社会提供知识产权许可服务,促进文化资源社会共享和深度发掘利用。
 
  (四)提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建立研发机构,设立实验室或工作室,培育研发团队,形成研发能力。鼓励区内高校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开设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课程。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广泛应用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开发艺术性和实用性有机统一、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充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开发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结合构建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开发符合青少年群体特点和教育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鼓励开发兼具文化内涵、科技含量、实用价值的数字创意产品。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设计机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开展合作,提升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水平。
 
  (五)完善文化创意产品营销体系。支持有条件的文化文物单位在保证公益服务的前提下,将自有空间用于文化创意产品展示、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国内外旅游景点、重点商圈、交通枢纽等开设专卖店或代售点。把广西“壮族三月三”打造成为民族文化嘉年华,促进广西文化创意产品的营销。建设提升中国—东盟(南宁)艺术坊、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桂林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柳州石尚1966文化艺术园区、北海“鉴藏天下”文化城、北海贝雕文化艺术博览馆、北海南珠博物馆、中国(北海)工艺美术创意产业园、凭祥红木文化产业园、东兴红木文化产业园等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交易集聚区。创新文化创意产品营销推广理念、方式和渠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综合运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发展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网络营销水平,鼓励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配合优秀文化遗产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和推广。鼓励结合陈列展览、主题活动、馆际交流等开展相关产品推广营销。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的体验式营销。
 
  (六)加强文化创意品牌建设和保护。通过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品牌园区、品牌地标、品牌企业、品牌活动、品牌产品、品牌人物等的打造,展示“美丽南方 创意广西”的内涵形象。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争创驰名、著名商标,打造一批形象优质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产品品牌。依托重点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化企业,打造壮锦、铜鼓、梧州宝石、 钦州坭兴陶、北海珍珠、北海贝雕、凭祥东兴红木工艺品、靖西绣球等广西特色文化创意产品品牌。促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设计企业提升品牌培育意识以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鼓励将设计成果申请专利,积极参加各类相关活动,积极培育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创意品牌。建立健全品牌授权机制,扩大优秀品牌产品生产销售。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七)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跨界融合。举办广西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广西文化创意精品展览, 让创意进入市场,让企业找准商机,让艺术走进生活。支持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旅游等相关产业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水平,开发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文化品位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开发既具符合国外受众特点、又具有广西风格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广西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 积极发挥文化创意产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纽带作用。推动优秀文化资源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更多融入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丰富城乡文化内涵,优化社区人文环境,使城市、村镇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的人文空间,促进“美丽广西”建设。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作为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社会进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鼓励依托优秀演艺、影视等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延伸相关产业链条。
 
  四、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一)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文物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规定,坚持事企分开的原则,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公益服务分开,原则上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按规定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可用于加强公益文化服务、藏品征集、继续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对符合规定的人员予以绩效奖励等。国有文化文物单位应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收益在相关权利人间的合理分配机制。促进国有和非国有文化文物单位之间在馆藏资源展览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鼓励具备条件的非国有文化文物单位充分发掘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同等享受相关政策支持。
 
  (二)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经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在广西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自然博物馆、广西美术馆、广西图书馆、广西桂林图书馆开展开办符合发展宗旨、以满足民众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的经营性企业试点,在开发模式、收入分配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允许试点单位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试点单位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单位批准,可以兼职到本单位附属企业或合作设立的企业从事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活动;涉及的干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参照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完善引导扶持激励机制。探索将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钩,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可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量,并可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对在开发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按规定予以奖励。
 
  (三)落实完善支持政策。各级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加大对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自治区、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项目择优予以支持。积极申报,争取将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项目纳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认真落实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等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纳入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支持和服务范围。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和执法,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创造良好市场环境。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创新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机制,用机制创新干事。
 
  (四)加强支撑平台建设。建设广西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发挥自治区级文化文物单位和骨干企业作用,搭建面向全行业的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版权交易等平台。加快实施广西博物馆改扩建等文化设施项目,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设施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建设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生产园区基地,加快建设钦州坭兴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广西民族文化园等项目。实施“互联网+文化”行动计划,培育桂林高新区创意产业园众创空间、北海文化产业园众创空间等一批“双创”空间,鼓励实施精品文物数字产品和精品展览数字产品推广项目。积极组织文化创意产品参加全国重点文化产业、文物展会,促进优秀文化创意产品的展示推广和交易。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国际展览展示交易活动、文物进出境展览和交流等平台,促进优秀文化创意产品走出去。
 
  (五)强化人才培养和扶持。实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才扶持计划,建设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才库,以高端创意研发、经营管理、营销推广人才为重点,适应创意人才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的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提供展示机会、扩大品牌影响,鼓励大胆创意、创造和创新。通过提供展示交易机会、奖励、补助等形式对创意人才予以支持。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各类支持平台,建设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人才实践基地。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开发纳入各类文化文物人才扶持计划支持范围。文化文物单位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企业要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产学研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学生实习提供岗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馆校结合、馆企合作等方式大力培养文化文物单位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营人才。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建设兼具文化文物素养和经营管理、设计开发能力的人才团队,并通过多种形式引进优秀专业人才,进一步畅通国有和民营、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人才流动渠道。
 
  (六)加强组织实施。地方各级文化、发展改革、财政、文物等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强对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的组织实施,做好宣传解读和相关统计监测工作。部门间、地区间要协同联动,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注意加强规范引导,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论证,确保质量,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强化开发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和资产管理,制定严格规程,健全财务制度,防止破坏文物,杜绝文物和其他国有资产流失。充分发挥广西博物馆协会、广西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等各级各类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研究机构等在行业研究、标准制定、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