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天津市智能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行动计划》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一是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800亿元,文化产业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实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累计推出了8批共486个项目,总投资1813亿元。全市文化单位22640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086家,市属国有文化企业集团5家,龙头带动作用显现。
 
  二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形成了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创意和设计、文化旅游、动漫游戏、文化会展、艺术品交易等八大门类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和一批文化产业品牌,基本形成山、海、城、乡“四带多点”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全市文化产业园区35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9个,示范基地47个。
 
  三是政策环境不断优化。文化领域行政审批事项由42项减少至15项。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融合,文化贸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等系列政策。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发放4.4亿元,共扶持了218个文化产业项目,撬动社会资金13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总体规模偏小,占全市增加值比重不高,缺少领军企业和优势产业集群;产业结构需要优化,文化产业增加值中智能科技含量有待提升,“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格局尚未形成,产业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二)面临形势。
 
  发展格局面临重大调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信息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渗透到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的各个层面和环节,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领域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产业价值链体系逐渐重塑,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新挑战新要求。
 
  发展方式发生重大变化。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超大规模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多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刻不容缓。人民群众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完善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个性化的文化产品需求等迅速提升扩大,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新要求。
 
  发展前景迎来重大机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互联网+”“文化+”发展刚刚起步,文化与相关产业特别是智能科技产业融合存在不深不广的现象,缺乏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产品、基地和服务平台。建设文化强市,必须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下好先手棋,加快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认真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部署,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天津的实施,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智能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智能文化创意产业,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提供有力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科技支撑。坚持创新驱动,把握智能科技发展趋势,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能文化信息服务平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加速构筑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先发优势,为我市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融合创新。加强智能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运用智能化产品和技术,对文化产业进行改造升级,构建智能文化创意新业态。加大改革力度,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滨海新区的创新优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活力。
 
  ——市场主导。坚持产业为先,遵循市场规律,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突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导向,激发企业活力,增强产业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协同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立足天津在区域文化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区域文化协同发展,坚持特色发展、优势互补,拓展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国有与民营、对内与对外等重要关系,促进智能文化创意产业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设一批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培育一批智能文化创意企业,推出一批智能文化创意产品,培育一批智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国家动漫产业园为载体,打造2至3个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广电网络公司为主体,培育3至5家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企业;以智能“梦娃”为依托,打造2至3个智能文化产品品牌;以高校、科研院所和文化科技企业为依托,培育引进百名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高端人才。
 
  ——到2025年,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重点突破,智能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供给、消费等领域广泛应用,部分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建立相对健全的智能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智能文化创意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智能科技应用。扎实推进智能科技在新闻出版印刷发行、广播电视电影、演艺娱乐、文化旅游、文化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加快推动新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优先发展原创型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加强文化产权和版权保护,支持企业开发原创产品。扶持引导外向型智能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服务贸易平台建设,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外向型智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二)培育壮大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主体。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和营销等核心业务环节应用人工智能新技术,构建新型企业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扩大智能文化创意产品供给。全市各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扶持壮大中小企业,大力帮扶民营企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并购重组,加快出版传媒集团、广电网络公司、360科技公司等文化企业上市或新三板挂牌融资,实现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智能文化创意企业申报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今晚网络信息技术、灵然创智、未来电视等中小微智能文化创意企业按照“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出智能文化创意核心产品,打造有影响力的智能文化创意企业品牌。
 
  (三)实施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每年推出一批市级重点文化项目,各区推出区级重点文化项目,评选标准向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来津投资。建立天津市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目录,对智能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给予支持。建立天津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和智能文化创意项目库,做好项目整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做到建成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通过项目建设带动智能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四)推进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广告产业园、天津国家级新闻出版装备产业园等国家级园区智能化发展,建设天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数字内容贸易服务平台,形成智能文化创意企业集聚高地,促进产业链条延伸和价值提升。引进知名园区运营公司,提高园区的招商、运营、管理水平,培育一批新的特色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园区搭建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发挥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小贷公司、文化产业担保公司的作用,打造综合性智能文化金融服务平台。评选命名一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实施动态管理,加强政策扶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智能文化创意产业众创基地。在全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中选择2至3家基础良好、技术先进的,实施智能技术改造,创新发展和管理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五)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加快知识计算引擎与知识服务技术、跨媒体分析推理技术、虚拟现实智能建模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智能科技在新闻媒体领域的应用,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以全市主要媒体为龙头,整合新闻网站、政务和媒体“两微一端”资源,建设智能微传播平台矩阵,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北方网新媒体集团,融合各主流媒体优质资源,打造智能化“津云”中央厨房;依托支部生活社打造党建云平台;依托中老年时报传媒有限公司打造“时报家园”老年智能生活服务平台;依托天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打造“建筑邦”全媒体出版平台。充分融合智能技术优势,加快新闻生产由“专业生产”向“专业生产+用户生产+机器人生产”转型,提升新闻生产管理水平。
 
  (六)实施“互联网+”工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和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拓展互联网技术在文化生产、文化消费等领域的应用,加速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新一代智能广播电视网,发展高清互动电视、有线宽带、IP电话和数据通讯业务,推进“三网融合”。提升完善天津市网络舆情监控和管理平台功能,实现新闻宣传、互动引导、舆情监控、人才培训和技术安防的统一指挥管理,加强互联网内容管控技术应用,形成全市“一张网、一个数据平台、一个指挥平台”的管理格局。建设天津广电网络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提供社区管理、社区医疗、居家养老等服务。建设社区党支部智慧党建服务平台,实现党务工作和学习智能化。建设今晚E家服务平台、天津演艺网、舞台演出网络直播互动服务等线上文化服务平台。
 
  (七)实施“文化+”工程。推进文化创意与智能工业设计制造融合,举办天津国际设计周、“滨海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设计大赛等活动。促进文化创意与城市智慧街区改造融合,建设提升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古文化街、棉3创意街区。建设智能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提升整合C92文化产业园、玑瑛青年创意公社、未来里十字街、6号院、先农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大型专业智能舞美制作产业基地等项目。深化文化创意与智能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融合,建设水高庄园(二期)、葫芦庐主题公园、亿利生态主题公园、水稻主题公园等项目。推动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将智能文化创意产品转化成特色旅游商品。持续打造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建立智慧乡村旅游信息数据库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出文化创意、文化演艺等“津味生活”融合产品,建设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运河文化长廊等项目。推动文化创意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建设团泊体育训练基地智能化平台。
 
  (八)增加智能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工程,实施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工程。办好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等演出活动。继续扶持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品牌、津版图书品牌、津派舞台艺术品牌、文化特色活动品牌等。扶持动漫原创精品,支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漫扶持计划”项目的创作与推广。丰富出版物品种,推广数字阅读开展延伸服务,打造电视虚拟现实(VR)博物馆、数字电视图书馆,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发展壮大电影市场,完善城市影院“一卡通”建设,推动试点完善在线选座功能,建设天津电影公益放映平台、“掌上智能影院”,推广VR技术在电影放映中的运用,全市影院银幕数达到500块,电影票房年均增长15%以上。
 
  (九)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支持文艺演出、展览和公益文化普及活动的开展,推动文化惠民卡项目实施,更多利用智能科技提升文化消费服务水平。推动滨海新区、武清区等做好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建设天津文化信息消费服务平台、文化电子商务平台,完善天津演艺网演出资源电商平台及配套周边服务,提升文化消费便利水平。继续举办文化惠民季、“书香天津”春季书展、读书月等活动,活跃文化市场。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支持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梦娃”“莲娃”、益德成闻药等,运用新技术加强生产创作,开发新产品,做强传统文化品牌。
 
  (十)推动京津冀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智能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建设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挥协同效应。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完善京津冀文化产业合作会商机制,办好天津滨海国际文化创意展交会,组织京津冀文化项目推介会,积极推介展示智能文化企业和创意项目。发挥京津冀三地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演艺等行业联盟作用,加快建设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京津新城双创特区、京津州河科技产业园等园区,承接首都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创新驱动的跨区域文化发展新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制保障。成立市推动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区成立区推动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建立文化产业数据季度通报制度,将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对各区的绩效考核。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完善文化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行政效率。探索建立适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适合创新创业、适合智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环境。发挥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督作用,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加快引领智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国家要求依法依规组建规模为5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统筹用好各级财政资金,包括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天津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多方面资金,支持智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建设。落实好中央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和我市在产业、创新、人才和金融等方面支持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给予政策扶持。开展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确保各项政策真正惠及文化企业。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天津市引进宣传文化紧缺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加大行业领军人物引进力度。加强全国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推进文化产业智库建设。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训计划,建设创意策划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和产业管理人才四支队伍,全面提升从业者素质水平。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