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 工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贯彻落实省市部署和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构建“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创新能力提升等十大行动,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工业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为核心,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工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快工业发展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创新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坚持协同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技术、产品、管理和业态模式创新,加快构建工业经济新动力。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
 
   坚持开放发展。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融入“一带一路”,用足用好全球资源和空间,推动优势产业国际产能合作,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工作,激发自身发展潜力,推动工业跨越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持续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有效降低工业排放,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制造业体系。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实现总量稳中有进、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目标。
 
   总量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企业达到1家,超100亿元企业达到8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20个,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2个以上。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0个。
 
   质量效益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类名牌产品稳定保持在160项以上。
 
   产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6.2%以上。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第一主导产业,产业规模上新台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0家。
 
   创新能力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25%,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30%以上建立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393家。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2%,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整合水平不断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8%、水耗下降23%、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氮氧化物下降25%、挥发性有机物下降20%,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率达到73%以上。
 
   二、重点产业领域
 
   (一)集中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延伸链条、强化基础、融合应用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光电显示、通信设备产业,培育壮大卫星导航、集成电路、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进京津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新区和鹿泉区信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东旭集团、诚志永华、中国电科13所、54所、通合电子等优势企业,在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现代通信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显示材料、半导体照明、高世代液晶显示玻璃基板、北斗卫星导航、智能网联、大数据应用和信息安全等产业化。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
 
   2、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以技术创新、质量提升、品种优化、链条延伸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高端化学药、优质中药、医疗养老健康产业,把石家庄打造成千亿元医药产业基地。推进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重大疾病的化学创新药的研发与产业化,支持临床需求量大、新专利到期药物仿制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石药、华药、四药、神威、以岭、常山生化等优势企业,开发用于重大疾病、紧急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生物制药技术和高端智能医疗器械。鼓励特色优势中成药国际认证和中药材生产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到2020年,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化学原料药和制剂比调整到2∶8。
 
   3、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工程和专用设备、智能装备等产业。突破一批关键工艺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整机产品和装备,推进一批重大装备产业化,加快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整合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资源,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支持中车石车、中航通飞华北公司、国祥运输、河北翼辰、博深工具、安瑞科等一批优势企业扩能升级,发展壮大。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
 
   4、新材料产业。以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绿色化发展为主攻方向,利用在新材料部分领域已形成的点状突破优势,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功能性材料、高品质特种钢等结构性材料以及石墨烯等新型纳米材料,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电子信息、新型功能等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支持石钢、河冶科技、敬业集团、博深工具等优势企业,优化丰富精品钢材、高分子化工材料等,形成规模经济的先进基础材料产业;支持诚志永华、中电科13所等优势企业,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新型显示材料、集成电路专用材料等,尽快实现产业化;支持河北敬业等优势企业,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重点研发创新3D打印材料等,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5、节能环保产业。以高效、循环、绿色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新型绿色建材,加快发展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和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材绿色化、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加强新型绿色建材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支持格力电器、先河环保、新四达电机等优势企业,做强节能电器、环境监测设备、节能电机等节能产业,加快发展节能建材、节能材料、烟气治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空气净化设备和再制造等环保产业,探索新型环保服务模式,培育综合环保服务企业。
 
   (二)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
 
   1、钢铁。在减量转换、装备升级、布局优化的前提下,以产品精品化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进工艺技术装备升级和品种质量提档,重点发展精品钢材、钢铁新材料。支持石钢、敬业等优势企业,发展高铁用钢、汽车用钢、造船用钢、模具用钢、高速工具钢、电工钢、高等级管线钢和家电用钢等高端产品,积极研发高强度冷轧板、结构用高强钢、高性能轴承钢等关键品种,加快发展钢结构建筑产业和推广应用,鼓励建设环保型、短流程生产线,推进钢铁向装备配套、绿色建筑、消费类用钢产品延伸。
 
   2、石化。以园区化、精细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优化发展石油化工,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以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为载体,建设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三化合一”的特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石炼化转型,把石炼化以炼油加工为主,向石油化工一体化转型。支持石炼化、东华金龙、河北诚信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
 
   3、纺织服装。以高端化、个性化、时尚化、终端化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高档面料、家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打造纺织服装时尚产业。建设一批高档西装、运动服装、床上用品项目,研制开发新纤维材料以及医用、防护、阻燃、防辐射等特种纺织品,推动整个行业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绿色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方向发展。扶持常山纺织、际华三五零二、吉藁化纤等企业提质提档,提高终端产品比重,扩大知名度。加强产品形态、产品功能、生产流程及消费体验等各环节创意设计,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设计、制造、品牌”三位一体转型。
 
   4、食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安全、多样、健康、营养、方便的食品消费需求为主攻方向,在改造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功能性食品、养生保健食品、方便休闲食品。以君乐宝乳业、三元食品、双鸽、洛杉奇、益海粮油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乳制品深加工、风味肉制品、高档调味品等三大特色产业链,在酸乳、母婴奶粉等方面开展技术研发和合作,建设一批低温、休闲肉制品和高端餐饮调味料加工项目,加快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竞争力强的现代食品产业体系。
 
   5、建材。以减量调整、绿色循环、产品新型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推动我市建材业向中高端迈进。水泥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墙体、防水防火保温、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和制品;建筑陶瓷产业重点发展釉面砖、抛光砖,采用新技术实现陶瓷砖的薄型化,不断延伸产业链,从单纯做产品制造,向为消费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建筑部品等方面延伸。加快住宅设计、建筑、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推动住宅产业化。
 
   (三)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1、工业设计。围绕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家电产品、家具、康复器具、日用陶瓷玻璃、服装、皮革等重点领域,聚焦设计要素资源,集中攻关,形成一批工业设计创新成果。认真落实《关于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引进国内外工业设计机构,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鼓励企业购买工业设计服务,评选优秀工业设计产品,激发企业开展工业设计活力。依托河北工业设计创新中心,扶持发展专业化公司,建设工业设计基地,打造“设计+品牌”、“设计+科技”、“设计+文化”等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形成“设计+”产业链。
 
   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的发展。加强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软件开发和应用推广,促使传统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支撑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实现传统产业改造和软件产业协同发展。
 
   3、电子商务业。工业电商,支持大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面向行业用户的采购销售需求提供在线交易、支付结算、物流配送等服务,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设在线采购、销售、服务等第三方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农村电商,深化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鼓励电商、物流、商贸、邮政等社会资源合作构建农村购物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工作,推进村级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建设。跨境电商,加快跨境电商线上综合服务和线下产业园区“两平台”建设,完善信息共享、金融服务、智慧物流等服务体系,围绕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积极申建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加快国际展览中心建设,争取全国性、区域性会展品牌落户我市,办好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做大会展经济规模。
 
   4、现代物流业。发挥东出西联、承南接北的交通区位优势,启动石家庄铁路物流港项目建设,落实《全国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规划》和《石家庄综合保税区大通关项目及航空物流园发展规划》,推进年度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持续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物流业效率和规模,到2020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主动承接北京批发市场、物流功能疏解,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和大宗商品物流,积极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物流多式联运发展。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提升流通供应链智能化水平,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打造智能物流信息服务基地。
 
   5、工业旅游业。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深挖工业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工业的文化传承、产品塑造、业态提升、环境改善、品牌传播等综合作用。加快推进食品、轻工等领域的优质特色企业与旅游融合,继续支持开发多种形式的工业旅游。加强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支持君乐宝乳业、百年巧匠等市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开展旅游服务,加强工业旅游宣传推介,推动工业旅游不断发展壮大。
 
   三、实施十大行动
 
   (一)加强项目建设和定向招商行动。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每年在市重点建设项目中要滚动推进200个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策划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不少于150个。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年度投资增速保持3%以上,每年滚动实施100个以上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筛选出一批技术先进、投资规模大的新兴产业化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做好工业强基重大项目的申报和政策支持工作,不断提升存量、优化增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延伸、新兴产业向主导成长发展。围绕构建“4+4”现代产业发展格局,瞄准行业领军、骨干、前沿企业,深度谋划项目、编制招商专案,落实专班专人、跟踪对接,量体裁衣、靶向施策,全力引进新兴产业项目,保持新兴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在扩大增量中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每年定向引进100个以上高端制造业或新兴产业项目,每个县(市、区)每年引进3-5个对经济发展有支撑作用的工业大项目,并按照产业规划布局有序落地,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行动。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和内在动力,重点在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加快创新能力建设,争列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指导计划,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加快发展。引导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支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按照《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落实相应资助。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每年培育新增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400家以上工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依托企业技术中心平台,建立工业重点领域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产业链上或产业链间的其他企业共建技术创新联盟,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人才绿卡”政策落实力度,引进一批尖端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尊重支持企业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每年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力争每年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数量超过200家。
 
   (三)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行动。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开展两化融合重点(示范)项目培育、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两化融合评估工作。选择基础较好的重点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到2020年,培育省级两化融合重点(示范)项目20个,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试点企业达到15家以上。
 
   (四)推进军民融合行动。充分发挥河北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作用,加强与涉军单位的战略合作,支持军民融合关键技术研发,构建“研发-交易-孵化-落地”的军民融合新模式,建设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推动中电科13所、54所等军工企业与市域企业深度合作,抓好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园、河北军鼎科技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军工技术民用化转移。
 
   (五)提升开发区(园区)建设水平行动。深化开发区改革,探索推行“产业引领、基金操盘”现代开发区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以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为目标,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对标国内外先进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开发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九通一平”建设,做好各类工业聚焦区的托管工作,提高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把开发区(园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的先导区、优势产业的聚集区、创新驱动的示范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到2020年,打造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开发区(园区)6个以上,500亿元级开发区(园区)7个以上,省级开发区(园区)全部达到100亿元以上,培育超100亿元特色产业集群12个以上,超50亿元产业集群20个。
 
   (六)提升质量品牌行动。全面落实“质量强市”战略,建立健全质量提升与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优化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升名牌评价水平,引领品牌向高质高端转变,努力培育发展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产品品牌、优秀企业品牌。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参与或主导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制定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加快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质量诊断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完善质量追溯制度,加强质量管理人才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培育质量标杆企业和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开展市工业名牌产品评选活动,大力推进品牌示范区建设,争创中国质量奖。到2020年,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0件。
 
   (七)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行动。实施重点工业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对优势企业新上项目、技改项目、科技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利用财政扶持、金融支持、资源配置等措施,强化生产要素保障,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组织产业链配套对接,鼓励大企业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引导中小企业主动对接大企业,围绕产业配套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形成企业梯队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8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
 
   (八)重点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提升行动。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坚持保优压劣、关小促大,着力化解过剩产能。以钢铁、水泥、焦化、火电四大行业为重点,强化产能置换指标交易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先进企业重组并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引导企业向优质高端发展,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绿色化改造,在钢铁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培育绿色工业园区、绿色示范工厂,腾出环境容量支持高端新兴产业发展。按照省市关于压减产能的相关工作部署和指标要求,积极推动过剩产能压减工作,力争到2020年,圆满完成相关产能压减任务。
 
   (九)开拓国际国内市场行动。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出台支持电商政策,培育壮大重点电商基地和平台,加快大型综合电子商务园区与“创新小镇”建设。加快打造大型会展平台,加大会展场馆建设力度,设立支持大型会展活动专项资金,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引进一批国内知名展会,每年举办各类展会150场以上,实现贸易合同年成交额增长10%以上。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展会,加强企业推介,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和增强品牌影响力。建立本地名优产品目录,扩大本地产品在政府采购中比重。加快打通、拓宽国际贸易大通道,开通石家庄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加快开放口岸申建,提升口岸作业平台业务承载能力。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两国双园”建设,利用好海外已有平台,开展对接活动,提高企业走出去能力和水平,促进国际产能合作。
 
   (十)强化政策支持和保障行动。营造良好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消减不合理前置审批和许可,简化工业产品市场准入前置审批。加强资金支持,统筹工业类、科技类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绿色生产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支持,深入开展产融合作,积极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强化土地保障,全市新增产业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产业转型升级项目,重大项目优先给予建设用地保障,推广按照单位面积投资、效益、税收、能耗、排放等指标综合评价,确定优先供地顺序的新型供地模式,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投入产出效益,鼓励企业退城入园。创新工业用地供地方式,试行弹性出让年限,探索先租赁后出让方式供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开展企业降费减负行动,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市行政性收费有关政策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坚决取缔清单外的乱收费项目和违规设立的收费基金等,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