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若干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
 
  1.重要意义。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重要内容、以扩大智慧应用和信息消费为重要导向、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成为各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变革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集智慧产业和智慧应用为一体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内容。充分发挥杭州的基础条件和先发优势,抢抓机遇、顺势而为,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是加快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杭州在高起点上的新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
 
  2.总体要求。围绕“一基地四中心”战略定位和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目标要求,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慧产业化和产业智慧化为重点,坚持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着力提升经济增长质效、生态环境质量、群众生活品质和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动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建设,努力建成美丽中国先行区。
 
  3.发展目标。到2020年,力争建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基本建成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物联网产业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信息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智慧应用和信息服务广泛深入,信息化发展指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率先成为特色鲜明、全国领先的信息经济强市和智慧经济创新城市。
 
  ——核心产业集群发展。突破一批自主研发、安全可靠、支撑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主业突出的国际知名百亿级智慧产业和信息经济龙头企业,打造以万亿级智慧产业规模为核心的信息经济产业群。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加快推进,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布局结构优化。坚持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生态保护“四规合一”,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优化完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信息经济和智慧产业发展核心区、重点特色园区和拓展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动、产业协调、生态良好的信息经济和智慧产业发展结构。
 
  ——应用服务广泛深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社会民生、政务服务、城市公共治理领域的智慧应用,建成一批有较好应用效果的智慧应用系统,培育一批集规划、设计、技术、设备、服务、管理、营运为一体的系统集成供应平台,形成基础设施先进、数据有序开放、创新能力强、覆盖领域广的信息服务和智慧应用体系。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加快宽带杭州建设。以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为抓手,大力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完成基础通信网络向下一代高性能互联网转型,提升网络容量和智能调度能力。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施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加快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提升“三网融合”工程,统筹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构建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实现宽带无线网络深度全覆盖,公共服务场所等重点区域无线局域网广泛覆盖。
 
  5.加快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增加杭州互联网数据中心与国家骨干网的互联带宽,扩大内容分发容量和覆盖范围,提高数据计算、存储、智能处理和安全管控能力,推动传统数据中心优化升级成弹性可扩展、高效节能、分布式的云数据中心。围绕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建设,依托阿里云计算等技术,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平台”智慧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云平台。
 
  6.加快政府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构建政务大数据平台为重点,整合全市人口、法人单位、城市空间地理信息、社会经济统计指标四大基础数据库和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的资源,通过云计算技术拓宽政务外网,完善智慧政府业务系统,建立全市跨部门综合数据库,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信息化智慧化水平。
 
  三、抢占信息经济和智慧产业发展制高点
 
  7.建设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鼓励电子商务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多层次的协同创新。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电子商务可信交易环境建设,打造中国(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品牌。围绕争创中国(杭州)网上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发挥杭州电子商务服务业优势,加快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工作,实现线上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和线下供应链服务的有机结合,形成跨境贸易高效便利的营商体系,推动网上贸易全球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
 
  8.建设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中心。积极发展云工程与云服务企业,实施一批公共事务、社会管理、行业应用等领域购买云服务的示范项目,培育若干个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大数据、云工程和云服务的商业模式,成为全国的云计算规划设计、云平台提供、运维与服务的输出地,形成全国领先、在大数据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具有突出能力、产业推进效果显著的运营服务和协同创新体系。
 
  9.建设全国物联网产业中心。加强感知、网络传输及智能分析处理、系统集成关键软硬件研发,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物联网技术支撑体系,抢占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新的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积极推行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试点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示范应用案例,促进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加快物联网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搭建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建设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示范应用、标准推广于一体的物联网全产业链体系,力争在数字安防领域形成全球产业中心。
 
  10.建设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加快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鼓励企业研发金融行业专用设备、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支持非金融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和在线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小额信贷、网络众筹、网络理财、网络保险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探索跨境电商支付和结算业务。建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与服务,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产业集聚区。
 
  11.建设全国智慧物流中心。深化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快递、仓储和物流规划咨询、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智慧物流产业,重视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智慧物流和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发展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跨境电子商务配送平台等重大现代物流项目。完善中心商务区、居民区、高教园区、产业园区网购商品投送公共设施和农村网络代购网点。
 
  12.建设全国数字内容产业中心。大力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助推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建设。加强对互联网内容深度开发和利用,做强做优网络游戏、网络媒体、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广告等,开发网络内容衍生产品。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媒体基地、数字阅读基地和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创新视听服务商业模式,建设全国最大新媒体版权内容库和功能强大的新媒体运营服务云平台,形成数千万级终端服务,实现数字内容、技术、产品、服务和运营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
 
  四、提升产业智慧化水平
 
  13.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抢抓我省建设全国首个“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推动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走在全省前列。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以协同制造的龙头企业、总部型企业为重点,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试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登高计划”,推进企业信息化从基础应用、单项应用向集成应用、创新应用、产业链协同应用转变,确保骨干企业基本实现装备智能化、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营销服务网络化。在传统产业尤其在易污染、高耗能和安全风险高的行业,大力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辅助决策,确保全过程、各环节的精准生产与管控,实现绿色智慧制造。
 
  14.促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大力发展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深入推进“机器换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建设“机联网”“厂联网”,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制造水平。大力推进装备电子与设计、制造的结合,促进高端芯片、嵌入式软件与制造工艺的结合,开发智能化新产品和智能成套设备,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
 
  15.促进服务业智慧化。加快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创新与融合,积极推进商务、旅游、金融、物流、数字内容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智慧应用和信息化提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完善公共平台服务体系,鼓励提供外包式服务和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创新模式。促进电子商务应用技能与网络消费理念的普及,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引领和带动传统产业跨越发展。
 
  16.促进农业智慧化。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市场流通和安全监管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大农业种养过程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推进力度,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改造,鼓励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实行订单农业、期货交易,定向分散配送、集中统一结算。
 
  五、大力推进智慧应用服务
 
  17.推进城乡公共治理智慧化。依托统一建设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构)筑物数据库和位置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交通、电网、水务、管网、建筑、城管、环保、应急、安防、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智慧应用。按照“一揽子”解决问题的要求,开发“云、管、端”一体化的专项业务操作系统,不断提升应用质量和水平,扩大城乡应用的覆盖面,实现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重点围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和大力开展智慧党建工作。
 
  18.推进社会民生智慧应用。围绕智慧民生建设,以建设信息消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和保障领域的应用力度,推动应用模式、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突破。重点开展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就业、智慧旅游等应用,努力建成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智慧民生服务体系。
 
  19.推进各类智慧应用试点。抓好已有的各类信息化试点,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智慧示范区”创建,开展一批智慧城镇(社区、园区、家庭)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带动智慧产业发展。围绕国家数字家庭创新基地建设,实施“物联网进家庭”计划,推动各个专项应用,满足市民对高品质智慧生活的需求。
 
  六、优化完善产业空间布局
 
  20.全面提升核心区建设水平。以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为核心,以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两翼,以浙江大学科技园、浙江省大学科技园、中国美院科技园为重要支撑,建设智慧产业核心区,提升省级杭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杭州物联网产业园(滨江)、国家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和产业化基地、互联网产业基地等建设,支持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创建国家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产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努力成为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21.加快培育重点特色园区。以主城区为重点区域、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重要载体,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和特色园区。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重点,加快主城区各类智慧产业园区建设。以培育电子商务服务业为重点,打造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以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为重点,加快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建设。以智能传感器技术为突破口,建设钱江传感谷。以工业设计、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打造富春硅谷。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为依托,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以产学研相结合的省科创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青山湖科技城建设。以之江新城、西溪谷、杭州云谷为重点,加快智慧产业新兴区建设。
 
  22.大力推进拓展区建设。依托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高新产业园、各类特色产业园,结合“六大西进”,合理规划布局智慧产业和信息经济“园中园”,主动承接产业和技术辐射,推动由“点”到“面”发展,全面提升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支持市区重点龙头企业在五县(市)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带动产业向五县(市)拓展,打造信息经济、智慧经济的新增长点。
 
  七、深入实施项目带动
 
  23.实施一批重点战略合作。围绕产业链项目和重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与中国工程院的战略合作。深化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战略合作,建设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深化与浙江大学、中国美院的战略合作。推进与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全面推进与阿里巴巴集团在“五区一体系”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加大与各大通信运营商战略合作力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及信息技术深度应用。深化与中国电科集团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中国电科(杭州)物联网研究院。深化与思科、华三通信、比亚迪等名企强企战略合作。
 
  24.发展一批智慧产业项目。高起点深化中国软件名城建设,推出一批重点支持的智慧产业项目,合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在培育完善智慧产业链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制定政府购买智慧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智慧应用服务机制。鼓励支持本地企业积极参与或承担政府主导建设和运营的信息设施、重点应用系统等建设项目。
 
  25.培育一批行业优势企业。坚持发展存量和扩大增量并重,力争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企业通过承担债务、出资购买、参股控股等形式进行跨界企业兼并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招引世界500强和行业知名企业来杭投资发展,深化浙商(杭商)回归工程,重点支持浙商(杭商)设立研发总部、营销总部、产业化基地。在电子制造业、软件信息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推动成长型中小企业集群集聚发展。
 
  八、创新发展体制机制
 
  26.扩大政务和公共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推进政府部门信息系统在政务云上部署,促进政府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开放和有效管理。理顺政府数据共享与开放管理体制,统一归口管理数据业务,发挥数据资源平台的整合作用,科学合理衔接政府数据与市场数据运作。拓展政府管理与服务社会所需的信息来源,创新运作方式,提高党政机关科学决策和服务民生水平。
 
  27.加快信用杭州建设。依托大数据应用,推进利用市民卡开展个人信用征信业务及服务,加快政府联合征信平台与阿里巴巴集团网络信用体系对接,扩大信用体系征信范围和应用领域,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探索信息开放市场应用的方式,在确保信息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情况下,开发信息资源的市场应用,推进信息消费和发展信息产业。
 
  28.支持推动发展模式创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推进研发、设计、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创新,推动以上下游、跨界为重点的产业联盟建设,培育系统集成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推进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渗透融合,积极培育数据挖掘、网络安全等新领域,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
 
  29.健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把安全保障贯穿于信息经济发展全过程。完善信息经济建设安全标准规范、运营体系,健全安全审查与评估制度。大力推进网络安全、入侵检测、身份验证、可信计算、数据安全等网络和信息安全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以及涉及国计民生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完善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发展权威评估机构,依法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网站监控、信用评价等工作,实行各类评价的倒查追责制度,强化互联网信息安全管控。
 
  30.加快法规和标准化建设。加快出台政务数据共享开放、规范使用的实施办法,探索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智慧应用和信息服务领域数据信息基础标准梳理共融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研究制定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重点应用标准,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领衔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九、强化保障措施
 
  3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杭州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与杭州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合一,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分管副市长兼办公室主任,统筹协调全市信息经济、智慧经济重点工作推进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我市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健康、有序、协调推进。各区、县(市)要成立相应推进组织,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32.强化统筹规划。编制和实施《杭州市发展智慧经济总体规划》,将发展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各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各区、县(市)都要根据各自实际制定相应规划或实施意见。
 
  33.强化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调整全市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和鼓励智慧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和产业发展项目。建立完善促进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设立智慧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重点投向智慧经济重点项目、优势企业、产业基地以及公共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试点和政策支持。
 
  34.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党政干部的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和智慧城市知识培训,纳入党校培训计划。对现有企业管理者实施大规模的“两化”融合应用培训。完善人才政策,加强智慧经济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进,帮助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重点引进国际行业优秀领军人才。鼓励高等院校开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的专业课程,支持建立实训基地,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35.强化考核评价。科学界定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的产业门类及范围,完善统计指标体系,强化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工作。强化目标导向、结果评价,建立信息经济和智慧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强有力的推进落实机制。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