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6.8%
国家统计局将在1月18日公布2017年全年经济数据,从目前陆续公布的一些数据看,经济增速表现良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月10日指出,201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6.9%左右。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创多年来的最低;进出口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债市、股市、房市平稳运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企业杠杆率稳中有降。
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为10.6%,此后一路下行,2011年为9.5%,2012-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8%。到了2015、2016年经济增速分别只有6.9%、6.7%。2017年如果经济增速为6.9%,则中国实现了8年来首次经济加快。
1月11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
研究院
研究员冯煦明指出,今年经济增速的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出口的提振。2017年前11个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5.6%,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1.6%,进口同比增长20.9%。
冯煦明指出,除了增速数据亮眼之外,经济结构在改善,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成长,以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领域的经济活力。这些新兴力量是让中国经济未来保持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源泉。但是从长期看,中国要避免让经济陷入日本式的沉寂,成为“佛式经济”。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真正应该担心的问题是如何培育、激发社会活力和创新能力,从长期来看,创新和技术进步是中国经济继续高质量增长的根本动力。
1月11日,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博导苏剑指出,2017年经济增速比2016年加快,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加速上升新周期还不好说。中国经济2017年增速回升主要是国际经济形势好转的结果,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没有形成。
去杠杆力度不减
2018年中国经济相比2017年而言,一个重要的方面是防范经济风险,去宏观杠杆仍将维持较大的力度。
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在2017年之所以能有这样良好的表现,关键就在于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大2017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即广义货币增速比较低。2017年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7万亿元,同比增长9.1%,该增速大大低于2017年12%的预期目标。而2018年的情况将维持低货币投放增速的态势。
2017年12月18日-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相应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2017年12月23日中央财经办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2018年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包括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要从实体经济、房地产、金融系统等几个方面来系统发力。
杨伟民指出,2018年管住货币的总闸门,这也是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总闸门。有的解读把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解读为放弃去杠杆,这是一种误解和误读。包括去杠杆在内的“三去一降一补”是今后五年都要坚持的任务。
1月11日,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
研究员王小广指出,过去货币投放多,都拿去炒房了,现在要促进实体经济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整体呈平稳的状态。
2007年以来,广义货币投放量与GDP比较接近,比值为1.14:1,但是到了2016年比值为2:1左右,这反映出10年时间货币相对于GDP超发了约一倍。
广义货币投放从2007年到2016年一直是两位数增长,其中2009年达到了28.5%,2010年为19.7%,2017年11月末,广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长9.1%,2017年M2余额增速有望呈现20年以来的首次个位数增长。而很多机构预计2018年M2增速目标有望在9.5%左右,仍呈现个位数增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1月11日,北大经济学院教授博导苏剑认为,以前货币增速与GDP增速差距很大,其实是不正常的。现在M2增速与GDP增速差距越来越小,应该说是逐步恢复正常。这是可持续性的。
过去为了解决经济增速下滑问题,采取提高杠杆率的办法,这些都导致中国经济的风险加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来自技术进步、改革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但这些能不能弥补劳动力减少和老龄化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苏剑说。
2016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047亿人,相比2011年的数字下降了3325万,2016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为3572元,比2011年上涨74%。由于过去多年生育率比较低,预计未来多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仍会继续下降,劳动力工资成本还会继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