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6.34%,到2020年将达到38.9%
《河北雄安新区
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明确,未来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去年,雄安新区被明确定位于“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态城市”,这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是首创。我国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36.34%,到2020年将达到38.9%。
雄安新区的蓝绿交织,蓝色主要是指“华北明珠”白洋淀,绿色则是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这意味着,新城的绿色生态面积非常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占地则不能超过30%。
有专家表示,实现蓝绿空间高占比,有助于优化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宜居梦、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前提,更是雄安治理城市病的最大亮点。
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生态状况总体良好。但也面临着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纲要》提出,雄安新区建设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各类
规划空间控制线的充分衔接,统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防洪抗震等专项
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先期划定以白洋淀核心区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远期结合森林斑块和生态廊道建设逐步扩大。
专家
分析,实现70%以上蓝绿空间的奋斗目标任重道远。一般来说,为摆脱土地资源短缺之困境,只有将道路等地面基础设施转移到地下,实行人口低密度等新措施,才能确保城市蓝绿空间的高占比,但容易出现土地高消耗和城市低效率等新问题。雄安开发必须以创新为先导,不仅要在2000平方公里市域范围内实现蓝绿高占比,更应该在寸土寸金的100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70%蓝绿占比的新壮举。
对此,《纲要》也提出,雄安新区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科学确定新区开发边界、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和开发强度,形成规模适度、空间有序、用地节约集约的城乡发展新格局。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新区
规划建设区按1万人/平方公里控制。同时采用近自然绿化及多种混交方式,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在新区绿化带及生态廊道建设生态防护林和景观生态林,形成平原林网体系,实现生态空间的互联互通。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将新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
在生态环境部19日召开发布会上,水环境管理司司长张波表示,生态环境部将指导雄安新区全面治理水污染,推动高污染
行业企业退出,提升白洋淀周边区县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完善城镇污水管网体系建设。恢复和保护水生态,督促严守红线,严控开发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