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奶价格大涨 国内原奶企业仍未“脱困”

  上一轮国内的奶剩危机之中,低迷的国际奶价和国内奶价倒挂严重也被认为是根本性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根据近期国际奶农联盟公布的数据,国际奶价一年内上涨已超过七成,但从国内原奶企业公布的三季报来看,国内的情况尚未改观,9月份大包粉单月进口激增150%。
 
  但业内专家认为,奶价已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价格倒挂的局面正在改变,国内原奶过剩也正在好转,原奶企业的苦日子快到头了。
 
  国际奶价大涨
 
  法国奶农帕斯卡在法国原奶主产区布列塔尼经营着一个中型牧场,共拥有190头奶牛,作为法国最大的奶农合作社索地雅(Sodiaal)集团的成员,他每天需要挤奶两次,并将鲜奶出售给合作社。合作社体制也是国外奶农惯常的体制,每三个月,奶农联合起来推举代表和公司进行协商,以确定下个季度的收奶量和收奶价格。
 
  2015年4月1日,欧盟取消了长达31年的“牛奶生产配额制度”。31年来,德国、荷兰、丹麦、爱尔兰等欧盟主要乳品出口国家深受配额制度束缚,超出生产配额的产量必须向欧盟支付高额罚款。随着该项制度的终结,欧盟的乳品产能将得到完全释放,奶价一落千丈。作为牛奶主产国之一的法国也同样受到冲击,奶价大跌,南部的奶农甚至以洗牛奶浴的方式来抗议奶价过低。
 
  在谈及近期奶价的时候,帕斯卡抬了抬眉毛表示无奈,但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奶价虽然还是有点让人头疼,收奶价格还有所波动,但相比去年已经有所好转,近期的收奶价格为34欧分/公斤(约合2.65元/公斤),而今年平均下来也有32欧分/公斤左右。
 
  “这个价格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涨幅。”专业乳业杂志荷斯坦主编豆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像帕斯卡这样的中型牧场,牛奶的成本在26-28欧分/公斤,而此前法国奶价最低时,曾经跌破过成本价,低至24欧分。
 
  事实上,国际奶价正在快速回暖。
 
  据国际奶农联盟(IFCN)资料,国际奶价自2016年5月份全球原料奶价格跌入低点后持续大幅上涨,自今年8月达到38.7美元/100公斤,约合人民币2.54元/公斤,涨幅超过70%。
 
  而最近一次10月17日全球乳制品拍卖的结果显示,平均中标价格3204美元/吨,较上次拍卖微跌1%,但从近十年来的数据来看,依然维持2015年以来的高位。
 
  国内原奶企业尚未脱困
 
  国际奶价的上涨对于国内原奶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从2014年开始,不断下跌的奶价让国内原奶企业饱受其苦,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收购价格从2014年2月的4.26元/公斤迅速下跌至2015年的3.38元/公斤,而大跌的原因,原奶企业将其归于国内外奶价存在较大价差,从而使大量廉价进口大包粉和进口常温奶进入国内,对国内的原奶形成挤出和替代,从而导致了国内的“奶剩”。
 
  但从三季报的情况来看,国内原奶企业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未能脱困。
 
  本周末国内最大的原奶企业现代牧业(01117.HK)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现代牧业收入32.1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同期持平,但净利润为亏损7.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相比于中报时亏损6.7亿元,单季亏损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但前三季度亏损总额还是同比增长了151%。
 
  同在本周末公布三季报的西部牧业(300106.SZ)数据显示,1-9月份西部牧业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亏损0.8亿元,下滑40%,但第三季度单季跌幅明显收窄。
 
  在上周《中国乳业》杂志社举办的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际奶业新周期已经开始,新西兰、荷兰等主要产奶国的奶价都有明显上涨,荷兰的奶价已达到44.5欧分/公斤,但传导到中国至少有半年的滞后期。
 
  根据农业部生鲜乳平均价格趋势,今年国内奶价还遭遇了二次探底,目前最新平均奶价为3.48元/公斤,这一价格虽然相比历史低点有所上涨,仍远低于国际涨幅。
 
  对于国内原奶价格的低迷,李胜利认为一方面是供过于求,从2月份开始,国内的需求量就低于生产量,直到9-10月份,需求量才反超,而这其中有些下游乳企并没有很好的承担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奶源过剩的同时,大量的进口大包粉加剧了市场的不平衡。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1-9月份,中国进口大包粉60万吨,同比增加2成,平均价格2990美元/吨,同比增长24%,其中9月份进口4.1万吨,激增150%。
 
  不过在豆明看来,这个趋势也可以换一种解读方式,大包粉进口激增,说明国内原奶供应趋紧或未来的预期趋紧。
 
  此外,从价格上来说,9月进口大包粉替代国产原奶已经没有价格优势,9月进口大包粉港口完税价(含关税、港杂费等,不含经销商利润)折算原料奶价格为3.32元/kg,与国内平均价格3.48元/公斤价格接近,但对于目前3.6-3.9元的大型规模化牧场而言,还有一定的价格差距。
 
  豆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已经进入一轮全球奶业的新周期,国际奶价一路看涨,趋势上看,国际奶价会超过中国奶价,国内的原奶对于乳企来说会变得更加重要。
 
  据李胜利透露,今年9、10月份国内牛奶销售转好,本预计可能10月份原奶会过剩,但是并没有出现,南方地区还缺奶。不过他也提醒,经过这轮调整,中国奶业结构逐步好转,中国奶业的风险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但乳企应该尽快和奶农建立和谐的利益共同体,而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利润冰火两重天,这也不可持续。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