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重塑中国资管行业格局 告别野蛮生长

  央行日前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将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统一覆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所有资产管理产品。近几年狂飙猛进的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统一监管的新时代。
 
  此次《征求意见稿》着眼于综合监管、功能监管,瞄准刚兑、监管套利、资金池等行业突出的问题。业内人士认为,统一监管后将极大地促进行业公平竞争,使其回归资产管理的本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同时,过去银行理财“一枝独秀”的局面将被打破,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正在重塑中国资管行业格局。
 
  正本清源 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业内人士称,统一监管后,资金对接资产的透明化会越来越高,进行错配的空间越来越小,资管行业目前脱实向虚的问题将逐步扭转,金融生态重塑也会层层推进。
 
  华创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屈庆认为,在本轮监管中,银行理财受影响较大,具体影响程度要看后续监管的要求。从负债端看,净值化管理或使得部分追求保本的理财投资者向表内存款回落,或向成本法计价的货币基金分流,尽管初期银行仍然会想办法对一般居民保本,但长期看,打破刚兑不可避免。其他条款例如公募私募产品划分、合格投资者要求、理财期限限制等,也会约束理财的增长。从资产端看,期限错配受到约束,非标资产提供的回报率下降;净值化管理难度增加,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团队建设,发展资产配置和投研能力。信托业务影响较大,主要是通道业务受挫,非标资产“大拆小”、“长拆短”等做法也将受限,规模扩张将显著放缓,作为平台套利的空间减弱。
 
  未来发展主动管理能力,包括资产证券化业务、家族信托等是转型的方向。券商资管整体影响小于信托,但业务模式也面临调整。目前依然用成本法估值的集合产品受影响较大,此外,一些利用结构化产品加速扩张的情况将放缓。未来发展方向在于拓展主动管理能力,增强投研实力,获取公募牌照。相较之下,公募基金是新规的“相对受益”者,严格的监管约束从“劣势”变为“优势”,这体现在:一方面,《征求意见稿》中对公募基金新增的约束较少;另一方面,一部分追求保本和短期化的理财需求向货币基金分流,且债基和股基也已经是被投资者较为接受的产品,未来投资者将直接比较管理人的实际管理能力,基金竞争优势增强。
 
  杨玲分析,未来监管越严格越规范,无序发展的业务生存空间就越小,而有序、合规、良性发展的业务前景就会越好,将极大促进行业公平竞争。在此背景下,资管新规引导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这对主动管理能力较强、专注投资的资管机构是重大利好,可以预测,在客户端和投资端有优势的机构间合作未来将更加密切。
 
  和聚投资认为,在统一监管下,未来的格局将打破银行理财产品一股独大的特征,信托产品也会受到很大程度制约,作为净值型产品的主动管理机构,如公募、私募、券商资管和保险资管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行业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天弘基金表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基金行业建立健全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基金托管、组合投资、净值核算、开放赎回、信息披露、公平交易、外部审计、流动性管理、基金销售、基金评价等一整套的资产管理业务制度体系,从透明度和规范性来看,走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前面。未来随着资管新规落地,公募基金的制度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此次《征求意见稿》提到资管产品要实行净值化管理等措施,一旦落实,势必促使银行理财产品转型,银行对资产配置的需求将大大提升。
 
  防范风险
 
  告别野蛮生长时代
 
  规模快速增长的资管业务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日益显现。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末,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合计超过百万亿元。
 
  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庞大的资管池在过去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很大一部分是作为银行的“影子”而存在,是银行表内传统信用的延伸,是绕监管、绕规模、绕资本金的信用扩张的行为。中国财富研究院和星石投资联合编撰的《2017中国资产管理行业报告》显示,在过去分业监管的情况下,不少绕监管的资管业务围绕银行展开,最典型的即通道业务、同业及委外业务和资金池业务等。
 
  通道业务起源于银行资金受到存贷比限制或进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产业政策限制,转而通过信托贷款、券商资管计划、基金子公司等渠道将资金间接借给借贷企业,逐步发展出银信合作、银证信合作等多层嵌套业务模式。据统计,在券商资管三大业务类型中,最能体现通道业务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发展高峰期占总体业务的93%,近两年来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降到84%;而基金子公司在2016年三季度时的通道业务占比也高达71%。
 
  同时,与影子银行密切相关的同业理财和同业存单发展迅猛,城商行和农商行是其中的主力发行机构,他们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主动负债,另一方面又将资金委托给基金或券商操作,大部分委外用于购买债券,并通过结构化分级和质押式回购加杠杆,间接推高了债市杠杆,另有部分资金通过协议存款的方式流回到银行,形成资金金融体系内的空转。另外,资金池业务最早也始于银行,信托、券商资管相继接力,发行期限较短的理财产品投资到期限较长的资产中,资金来源和投向没有一一对应。
 
  凭借上述各类复杂的交易模式,资管行业整体规模在过去五年间获得了极大发展,年化复合增长率高达43.97%。但是,高度繁荣的背后是刚性兑付、监管套利、资金池等问题日益凸显,无形中推高无风险利率水平,也加剧了行业的不公平竞争,逐步积聚各类风险。
 
  业内人士认为,在此次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定义资管业务是表外业务,银行表内保本理财未来将逐步清理,划入结构性存款,表外理财纳入资管业务统一管理,上述三类业务也必将处于“挤泡沫”的过程。星石投资首席执行官杨玲表示,本次资管新规直指金融创新过程中衍生的套利、嵌套等无序业务,实质上相当于金融行业的供给侧出清:去表外产能、去通道泡沫、去机构数量、去套利红利。
 
  从总体上看,打破刚兑、净值化管理、去通道、去嵌套、规范资金池,资管行业有望告别“野蛮生长”,进入规范、良性发展的新时代。
 
  资金流转 统一监管影响发酵
 
  尽管统一监管的各项具体措施尚待出台,但其对市场的影响已经开始发酵。对于表外业务未来如何在监管内合法“生存”,业内人士认为有两大路径:一是表外资产向表内“腾挪”;二是非标转标。
 
  “表外投资出现表内化趋势是肯定的,但这又牵扯到银行的授信额度,比较复杂,理财回流到存款,一个大的冲击是银行需要加准备金,这方面压力会比较大。”某基金从业人士说。
 
  屈庆分析,非标转标的路径为包括股票、债券、资产证券化(ABS)在内的标准化资产提供较好的资金环境。其中,由于依据金融监督管理部门颁布规则开展的ABS业务不适用于《征求意见稿》,在信贷资产买卖、产品估值等方面具有多重优势,并且若未来ABS可以继续按照成本法估值,对于银行等需要维持产品净值稳定的机构有较大优势,因此会成为优选。考虑到目前接近30万亿元的表外理财中有17%是非标资产,大概五万亿左右,而ABS目前的市场存量接近1.7万亿,无论从市场容量还是从配置需求角度,ABS未来都有较大增长空间。另外,保险公司发行的保险产品未纳入资管产品范畴,此类产品或吸引部分长期低风险偏好的理财需求,出现新的业务机会。
 
  而在基础资产的选择上,资金流向权益市场的迹象将加快。杨玲表示,杠杆率决定未来的资金流向,目前A股是大资管行业中唯一去过杠杆的资产类别,并且在MSCI全球2018年动态估值中,中国最具估值优势。新规之后这一影响已经可见端倪:首先从理财产品来看,银行理财是目前发行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在去杠杆的影响下,银行理财的规模已经从高峰时期的30.29万亿下降到今年年中的28.38万亿;并且权益类资产在理财资金配置中的占比提升,由2016年年末的6.16%提升至目前的9%左右。其次,从基金来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都在上升,公募基金规模从去年底的9.16万亿上升到11.14万亿,债券基金份额持续下降,从一季度的1.55万亿份下降到1.32万亿份,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基本保持平稳;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从去年底的7.89万亿上升到10.32万亿,且股权类私募贡献了大部分的规模增量。
 
  和聚投资指出,由于银行等资金方未来在设立产品时要往净值型转型,这就限制了此前占比很大的类固收产品的发展,将释放出大量委外资金,此类资金未来可能会投向主动管理类产品,加大在二级市场上的配置比重,委外资金的整体规模也会因此有所下降。同时,在新规约束下,客户面临的选择会大幅减少,不排除部分客户直接参与到与二级市场挂钩的相关净值型产品中,这对于主动管理机构是很大增量。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