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因素推动生猪养殖产业升级 南猪北养将成趋势
距离传统农历春节仅有5天时间,国内猪价继续下行趋势。
搜猪网数据显示,2月9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6.54元/斤,较前一日下跌0.18元/斤,较去年同期8.56元/斤下跌2.02元。
在猪肉价格继续保持平稳的状态下,生猪价格还处于周期性调整中。
养殖业准入门槛将提升
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猪价先跌后稳。自2016年年中以来,猪价整体下行,截至2017年底,猪价从最高的11元/斤,跌至最低6.4元/斤,累计跌幅达到40%。
以2016年年中为时间节点,再往前推至2014年1月,为本轮“猪周期”的起点。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7年的走势,从变化幅度来看,可以分成两段,上半年大幅下跌,下半年总体平稳,猪肉价格绕着每斤7元上下震荡。
对于养猪人的盈利情况,冯永辉认为,2017年逐渐告别了2016年的暴利,盈利水平只有上一年的一半,跌幅较大,但也处于稍微偏高的状态。到今年2月,基本上就回落到成本线附近。
对于本轮“猪周期”,冯永辉称,根据前两轮“猪周期”的情况,2016年是金猪年,2017年是银猪年,2018年是铜猪年,2019年就是铁猪年。也就是说,2016年挣钱,2017年挣的钱少,2018年下跌到成本线,甚至有亏损,2019年进入周期性底部。但今年的行情不一定会跟过去一样。原本预期会有半年时间的亏损,如今来看,会比预期好一些。
考虑到我国每年畜禽废弃物有40%未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既造成环境污染,又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从2014年全国各地掀起史上最严的猪场环保整治行动,再到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当前严厉的环保大环境都在揭示一个事实,那就是在未来,养殖业准入门槛需要进一步提升,这将从根本上推动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
“南猪北养”将成趋势
在本轮“猪周期”中,环保因素不容忽视。以往的“猪周期”,影响因素只有两个,一是市场,二是疫情。事实上,在本轮“猪周期”中,对于环保因素的作用要有一个客观评价。冯永辉称,环保政策可不会看“猪周期”的脸色行事,无论养猪人赚钱与否,都会一样严格。在2016年养猪行情非常好的时候,整个市场都发疯了,任何企业和个人都难以抑制扩大产能的冲动,“养殖户会跟发疯了一样,拼命增加母猪存栏量,因为养一头猪利润都会达到1000元,谁会拒绝?”
但是,严格的环保政策就抑制了这样的冲动。冯永辉说,要不是环保政策严格,养猪人想多养猪都不可能,这直接牵制了产能的增长。2017年的行情,利润只比上一年缩水了一半。但是2011年那一轮猪周期,当时没有环保因素制约,产能疯狂扩张,导致生猪产能大增,猪价跳水。可以这样说,环保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拉长了本轮的猪周期。
当然,从行业基本面上分析,规模化养殖场的进一步增加、能繁母猪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全国生猪出栏体重的提升,共同推动了本轮猪周期的弱化。
今年《环境保护税法》的施行,对养殖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将从根本上推动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升级和结构调整。本轮“猪周期”始于环保限养,而今后越来越严厉的环保压力,也将对当前的养猪业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南猪北养”的局势不可逆转。
在2015~2016年,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发布了相关文件通知,对生猪产能重新进行调整。2017年8月,农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实现肉类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的生产目标。
就猪肉生产而言,这意味着,全国年出栏7亿头生猪的话,东北三省要实现至少出栏1.05亿头生猪,将成为我国生猪出栏的重地。
政策引导自然引起养猪企业的高度重视。未来五年,广东温氏、河南牧原、四川天兆、深圳金新农等20个企业计划在黑龙江省投资800亿元,形成40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