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国内医疗健康企业或将迎来赴港上市潮

       6月底,方达医药、盟科医药和信达生物等多家内地生物科技企业相继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国内医疗健康企业或将迎来赴港上市潮。此前在4月,港交所拓宽现行的上市制度,以吸引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包括允许尚未有收益或盈利的生物科技创新公司赴港上市。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下,生物技术在引领该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现代生物技术的一系列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正在加速向应用领域渗透,展现出巨大前景。“这个产业空间极为巨大,未来人们医疗、养老的需求很大,这个领域非常值得抓住机遇促进其发展。” C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标点信息副总经理徐小良表示。
 
  具体而言,香港研发能力较强,澳门则对中医药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而广东省几座城市有较强的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还面对着内地14亿人口的市场。港交所新出台的政策也将为生物科技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其更好地解决研发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
 
  不过,生物科技产业具有高风险和高投入等特点,对于投资者来说,还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以对投资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而对于企业自身来说,其技术是否过硬、技术含量是否够高也将是挑战之一。
 
  高校人才资源丰富政策红利凸显
 
  在推动创新技术发展上,尤其是生物科技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的条件,人才、政策和资金支持。而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该产业的发展。在大湾区内,优秀的人才资源比国内其他地区有更天然的优势,不仅香港有5所排名世界前100的高校,华南知名的院校也都在广州,人才的集聚优势是很明显的。在政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也即将出台,大家都正盼望着它的政策红利能够尽快到来。
 
  香港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在院校方面,在临床医学研究的全球排名中,香港两所医学院均名列前茅。而香港眼科医院、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是中国内地以外、首三间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多个专科范畴申请中国药物注册的临床试验的机构。
 
  从产业基础来看,据资料显示,香港目前约有250至300家与生物科技有关的公司,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医疗保健、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其中有70多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及成长型企业市场上市,还有一些公司已在内地有丰富的营商经验。
 
  从政府支持角度来看,自香港创新科技基金(ITF)于1999年成立以来,共批出238个与生物科技有关的项目,总值5.09亿港元,所资助的项目涉及生物信息学、分子诊断、药物/治疗发现和开发、生物制药等。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的2017年施政报告,生物科技将是其重点发展的一大产业,政府将继续投入精力和资源来促进创新和技术。
 
  而广东省也是生物科技的大省,在2017年印发的《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广东提出要强化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技术基础,力争到2020年,全省生物产业产值规模突破6000亿元。徐小良表示:“单看广东的医疗器械企业就达2000多家,产值过千亿,在全国占比也不小。企业在珠三角也有集聚效应,具备了比较好的资源和基础优势。政府也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如针对创新医疗器械也开设了特别审批程序。”
 
  以广州市为例,2016年,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产值431亿元,占广州整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1.6%。自“十二五”以来,广州市的生物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4%,“十三五”期间,广州力争到2019年实现产值1300亿元。其中,广州在干细胞研究上实力较强,其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在全国范围内占比达34%。
 
  此外,大湾区内其他城市也在积极规划并推动发展生物科技业。6月20日,东莞在《东莞市重点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中提出,其将布局生物保健,推动布局生物技术服务产业,推动国内外大型生物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东莞发展。深圳也早已出台了《深圳国际生物谷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0年)》,旨在到2020年集聚10家以上的高水平医学机构,成为全球的生物科技和产业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以往,生物科技创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将更有保障。巴曙松在2018年5月撰文指出,投资生物医药企业时间漫长、代价昂贵且充满风险,平均融资规模2.5亿美元、产品推出时间为8-10年左右,年度亏损平均3000万美元,上述特点决定了股权融资成为生物医药企业成长期的重要融资方式。
 
  2018年4月中旬,港交所作出了重大改革,第一次允许生物科技企业在没有盈利的情况下上市。“这为生物科技企业的融资开拓了新的途径,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以及走向资本市场,将产品商业化。”毕马威中国南方区首席合伙人施展芳表示。
 
  此外,除了传统的金融中心香港外,广东的三大自贸区也是目前国内金融创新集聚的地区,目前已尝试了多种跨境金融安排,可逐步将在自贸区内试点的融资模式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以实现效益的提升。
 
  资本市场仍需积累经验人才竞争激烈
 
  不过,在大湾区内生物科技产业蓄势待发之际,其也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双重挑战。从内部来看,广东省的生物科技产业仍需进行产业升级,香港新出台的上市规则也仍需给市场一些时间积累经验。而从外部来说,粤港澳大湾区还面临着实力强劲的国内外竞争对手的挑战。
 
  广东省虽然是生物科技发展的大省,但实力并不算最强。比起中国的其他两个片区如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来说,广东省的医疗器械企业虽然不少,但是同质化问题明显,技术含量相对低端,企业规模也不是很大。佛山单单是生产牙科用的医疗器械企业都有两三百个企业,技术含量不高。
 
  以广州市为例,上述《报告》中也指出,在广州市生物与健康产业产值中,医药制造的占比是63%,医疗器械占比则仅为8%,同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达461家,药品生产企业119家。
 
  此外,与传统行业相比,生物科技行业呈现出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型的特点。以制药为例,根据数据,在2006年到2015年间,一款候选药物由一期临床试验到最终获得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并上市的成功率仅为9.6%,其中最大的创新瓶颈之一是从中期的第二阶段试验发展到大规模的第三阶段研究,这一过程的成功转化率只有31%。
 
  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港交所提出的新的上市规则的确将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但生物科技研发成果在转化落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这意味着投资者将需要专业分析师的帮助,协助理解临床试验数据以分析其投资成功的概率。摩根大通亚太投行业务董事长Brian Gu表示:“由于香港此前从未允许未实现收益的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因此,市场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知识和经验,香港才能成为该行业的真正的投资中心。”
 
  同时,在人才引进方面,除了要吸引高端人才外,还需要重视对基础研发人员的引进和培养。生物科技的人才需求是多层次的,有研发的、实验的、产业的等等,尤其还要重视引进和成果产业化相关的人才。目前很多生物科技企业还是处于自己埋头苦干的阶段,复合型的人才并不是特别多,以后在大湾区内,人才是否能招得进来、留得下来、还能和企业一起发展,这将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持续的挑战。
 
  从外部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的发展面临的还有来自国内其他地区和以及世界各国的竞争。如长三角、环渤海是国内生物医疗实力强劲的两大区域,美国的波士顿地区和旧金山湾区也被认为是美国的生物科技创业中心,集聚了高校资源和风投资金等。201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数据显示,其向波士顿地区生物科技研究赞助的资金达10.55亿美元。据咨询公司CB Insight的MoneyTree报告显示,同年该地区获得的风险投资交易数达78笔,总额30.6亿美元,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深圳在过去很长时间对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人才都有很强的吸引和拉动作用,尤其是在互联网产业,但是对于新兴的生物科技产业而言,大湾区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地聚集人才,目前其正面临着内外两层的压力。而生物科技产业的人才和互联网产业人才不同的是,他们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上去。所以在大湾区内,更需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配套安居服务。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