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全球共享汽车将逐步走向高速发展

  又一家豪华品牌加入移动出行的行列:沃尔沃宣布在2019年上市全新移动出行品牌M。至此,包括BBA、大众、通用等全球汽车厂商都已经开始投身共享出行事业。如果说过去几年因政策催生的共享汽车行业只是在探索期,那么随着越来越多传统厂商的加入,全球共享汽车将走逐步走向高速发展。
 
  面对这种全新出行概念,豪华品牌似乎走得更快一点,比如最早推出市场的戴姆勒旗下的Car2go,2008年开始在德国运营;而将想法落实得更彻底的奥迪,则在最近推出了Audi on Demand服务,提供旗下全系全新车型。
 
  Autolib的启示
 
  就在巴黎Autolib即将被叫停之时,大部分中国用户才知道这个由政府主导的共享出行项目。与其他共享汽车的初衷一样:Autolib也是为那些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偶尔有用车需求的用户提供便捷的租赁服务。一方面,它可以降低私人用车的昂贵养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城市道路的利用率,加上大部分共享汽车都是采用纯电动车型,这也有利于环保概念的推广。
 
  不过,比起如今铺天盖地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天然需要更高的运营成本,而且在绕不过的公民素质问题面前,共享汽车维护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更大,这也是为什么由政府主导的Autolib项目都难以坚持下来。
 
  事实上,共享汽车是十分适合在巴黎这种拥堵城市中使用的,纯电动汽车完全可以覆盖短途出行,而拥堵路段本身就存在停车位紧张的问题,这个时候出行费用较低的共享汽车是优于公共交通的选择。
 
  只不过,共享汽车本身存在着用户和运营商投入不对等的情况,对于用户来说,虽然前期注册手续可能略显繁琐,但一旦注册成功,之后的使用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而且Autolib计划的4000台车辆服务11万用户,几乎可以满足用户随叫随用的需求。但租用背后的维护对运营商来说则是一个不少的压力:车辆的清洗与维护、充电与定期保养,这些都需要较高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每天多少钱的租金收入才能覆盖这方面的成本?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着共享汽车的发展。
 
  同样的困境在中国市场并不少见,尽管目前中国市场拥有数十家提供共享汽车服务的企业,但真正在车辆状况、服务质量、后期维护等方面都能提供不俗体验的,实在少之又少,虽然共享汽车的风口尚在,但其实几年来前赴后继的汽车与资本进入,如今已经被淘汰掉一大批。
 
  厂商加入就能解决问题吗
 
  Autolib以及一众共享汽车尝鲜者的失败,一则来自高昂的维护成本,其次是为车辆投入的压力。同等情况可以类比共享单车,为了满足用户与车辆的占比,前期运营企业需要购买足够多的车辆,虽然大部分共享汽车只是投放基础代步车型,但庞大的数量也让这个成本十分可观,对于运营方来说,这是一个重资产的买卖,而且车辆投入运营的时间越长,这就意味着车况和利用率更低,对于运营商来说,从租金上获得盈利非常困难,这才有了不少人戏言的,共享汽车其实是一场资本游戏。
 
  但随着越来越多汽车厂商的加入,他们所尝试的共享模式能否摆脱这个困局?最早进入共享汽车领域的戴姆勒在推出Car2go的早期,主要通过投放smart来满足用户对于短途出行代步的基础需求,但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共享汽车的模式,在美国Car2go已经逐渐由smart更换为奔驰CLA和GLA了。而在中国市场,戴姆勒除了定位重庆的Car2go,北上广等城市推出的Car2Share主要还是提供Smart车型。
 
  比起戴姆勒单纯做共享出行的模式,奥迪向共享领域发展的形式则是全面走向高端市场,首先是投放包括RS6 Avant等性能车在内的全系新车,其次是出行管家送车上门,在整个用户体验上强调高端出行的差异性,这与前大部分共享汽车提供低端入门车型的做法有所不同。
 
  不过,无论是戴姆勒、奥迪还是后来者沃尔沃,其实他们投身共享出行的初衷都是相似的:
 
  在私人用车市场逐渐饱和甚至走向萎缩之时,共享出行的新模式必然成为趋势,这是出于年轻消费群体观点转变的结果,对车辆私有不再那么迫切;
 
  而大部分共享汽车都采用纯电动车型,一来顺应环保出行的需求,二来可以为纯电动汽车做前期的市场宣传。在中国,这种模式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考虑:双积分。传统厂商推出新能源汽车的初期,无法依靠大量的私人买家来提高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额,此时共享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销路,也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推广。
 
  不过,共享汽车未来归宿,其实还是自动驾驶,这是每个汽车厂商都不会错过的技术领域,只不过对于眼下的消费者来说,还是有点太遥远了。
 
  既然初衷相似、目标一致,那么传统厂商入局共享汽车,就能彻底解决经营问题了吗?我们先撇开奥迪这种高端出行对人群和花费的高要求,至少由汽车厂商来提供车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购买车型的成本压力,至于后续一系列的维修保养,也可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共享汽车,虽然可以用共享代替私人购买,但当加入的品牌和车辆逐渐增多,这也意味着每辆车的利用率将会随之降低,也许到了共享汽车蓬勃发展的时候,这种模式就再也无法实现最初减缓城市出行压力的目的了。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共享汽车将会迎来高速发展期,但除了难以短期解决的公民素质问题以外,厂商的布局至少需要考虑,多少共享汽车进入市场,才能更有效地平衡消费者出行需求与城市出行效率之间的关系。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