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不断提速
西安市政府日前正式印发《大西安“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规划》(下称《
规划》)。按照
规划,“十三五”期间,大西安交通建设
规划投资约2166.5亿元。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综合运输枢纽为核心,综合交通网络为支撑,平安绿色智慧交通为依托,“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营,建成第二跑道和T3航站楼,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迈入了3座航站楼、2条跑道运营的新时代。至“十二五”末,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空中综合交通枢纽,2017年12月15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八。
同时,西安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了郑西、西宝、大西等高速铁路,实现了西安与北京、太原、郑州、武汉、广州、深圳等全国大多数中心城市的快速直达,正式迈入了高铁时代,基本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周边省市的“米”字形铁路骨架格局。
当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也很明显。航空方面,咸阳机场的核心枢纽地位逐步确立,但其功能远未得到发挥,高铁和城际铁路、地铁等运输方式尚未接入,且旅客吞吐量承载能力已经明显难以满足区域航空的发展需求;航线布局不够完善,国际航班数量偏少,欧美方向航线严重滞后。铁路方面,西安至包头、海口、武汉等城市的对外高速客运通道仍未形成,城际铁路尚无建成线路,与大西安铁路的发展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等战略的实施,赋予了大西安新的历史使命。
其中,在航空方面,《
规划》提出发展目标,构建向西开放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一带一路”的航空客货运枢纽、国家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至2025年,西安市实现年旅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0万吨、年起降53.9万架次,新增40个国际通航点,形成连通国内主要城市和国外50多个城市280多条航线网络,远期适应1亿人次旅客吞吐量。
交通投资超2000亿
在铁路方面,“十三五”期间,西安将构建国际性区域铁路枢纽和国家高铁枢纽。在已运营的郑西、西宝、大西、西成4条高铁线路的基础上,加快推进银西、西延高速铁路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西渝、西武及联络线等高速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到2020年基本形成“米”字形铁路网的国家高铁枢纽。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
分析,目前“米”字形高铁网络的建设将加速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使资金、人才等资源进一步向西安集聚。
标准排名城市
研究院院长谢良兵认为,西安是我国高教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高校是一个城市创新驱动的原动力和发源地。西安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这些高校都是西安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这也是西安创新创业的重要动力源泉。
陕西省社科院
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
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说,西安作为西北的龙头城市,是西北大区的中心,它进入到国家中心城市行列对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带动整个大西部的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构建国家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大西安交通建设
规划投资约2166.5亿元,其中航空枢纽430亿元,铁路枢纽867.9亿元,高速公路枢纽310.49亿元。由此可见,未来轨道交通建设将是最大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