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主创新浪潮下,资金开始涌入半导体
行业。
现在谁不关注这个
行业?太热门了。”近期在深圳相关产业链资本对接会论坛上,一名创投机构投资人对记者表示。
对接会还未正式开始,场馆内已经爆满,百余平的大厅里容纳将近四百人,大多数为投资者,包括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中小创投机构以及寻找并购标的的上市公司等。由于座椅有限,不少投资者甚至站着听完了整场会议。
据前瞻产业
研究院《中国半导体产业战略
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基本完整了,也逐渐开始往高端领域发展,一方面有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下游应用端,尤其是以智能手机为主导的移动通讯,涌现了不少优质企业,必然会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
观望的投资者
“近段时间,投资机构对半导体
行业都比较关注了。”深圳一家国有独资创投机构人士也对记者表示。
在上述产业链资本对接会上,一名机构投资者在主办方创建的现场微信群发现,两百余人的群内几乎全是同行。而现场仅有6家企业参与路演,且偏向中早期,大多在B轮融资,企业规模较小。
记者注意到,现场的投资机构规模看似庞大,但真正具有半导体投资经验的企业并不多,其中尚有部分参会者并不从事直投项目。不少受访机构表示,对
行业其实并不懂,参会目的主要是学习。
而谈及具体投资时,机构的态度则更加暧昧,大部分处于观望状态。
上述国资创投人士也是参会人员之一,活动结束后他还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同企业交流。
一周后,他向记者表示,会后确实有很多机构主动联系过他,主要是设计和封装测试领域的企业,但目前还没有去公司调研,除了时间抽不开,他还道出了另一个技术层面的顾虑。
我们之前没有投过类似项目,甚至根本没看过相关领域的项目,现在出来几个项目融资,我们都有点懵,不知道技术到底如何、风险点在哪里。尽管现在半导体受到了关注,但大部分机构都在观望,部分原因是很多机构此前都不是投资这个领域的,现在碰到这方面的项目,有点看不懂。”他表示。
迷茫的不止“看不懂”的机构,即便是稍有经验的投资者,同样慎之又慎。
另一名关注半导体领域近两年的创投机构投资总监向记者表示,其投资的项目主要看团队和核心技术。其直言不讳地指出:“投资主要投人,学历背景肯定好看,没有好的学历肯定做不出高精尖的东西。”
而在具体项目上,他更偏向中后期投资,并且对一些项目的企业有盈利要求。
“我们关注的方向基本都要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另外是能够盈利,经过一定的市场检验。就我们机构来说,一般要求企业要有一千万左右的利润,特别优秀的企业,即便不盈利,后期潜力大也会考虑长期持有。”上述投资总监表示。
就论坛上路演的6个项目而言,该投资总监尚未表露出投资意向:“两个财务比较好的公司(能实现盈利),一个是做升降压电源管理,一个做低端、终端半导体,技术一般,而且同质化竞争者较多,而另一个企业(面板级扇出封装)技术较好,但项目太早期了(A轮)。”
寻找潜在独角兽
按受益顺序看,封测端回报比较快,因为国内封测技术已较成熟,再就是设计,比如说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更加容易。另外,一些细分领域也值得切入,如材料中小部分领域,像江丰电子(300666)做的高纯溅射靶材。”5月7日,一名沪上中型券商电子元器件证券
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但由于半导体领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一般具有长周期、大投入、高风险、投资门槛高等特点,创投机构对这个领域的投资普遍偏谨慎。
除了部分分立器件、封测企业能在短期出成绩外,半导体领域投资周期很长,尤其是一些小企业,5到10年都不一定做得起来,民间机构难以支撑这么长的周期,所以大多数投资都集中在大企业、国企。”上述证券
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大型企业的投资,只有雄厚的资本不断加码,才能有真正成效。
如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京东方A,曾经是A股亏损大户,经过多方努力逆周期扩张,最终“逆袭”成功,201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75.68亿元。
不过,整体而言,国内半导体
行业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数民间创投机构仍相对保守。
现在红海市场的半导体基本可以盈利,而高端领域的技术还有待完善,特别优秀的企业并不好找,绝大多数民间机构没有雄厚资金来投高端半导体领域的,机构只能在茫茫大海中尽量找到适合自己的。”上述投资总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