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
研究院党委书记钱兴坤的眼中,我国油气
行业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从放权让利到深化改革的过程,
行业始终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在不断调整完善管理体制、深化企业改革、推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从1979年至2017年,我国原油产量年增速在2%以上,远高于同期全球原油产量0.8%的平均增速,2017年原油产量比1979年增长81%,跃升为全球第五大产油国;在天然气方面,从1979年至2017年,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6%以上,为同期全球平均增速的2.2倍,2017年天然气产量比1979年增长超过8倍。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到1988年,这一阶段是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改革开启阶段。在这10年间,石油工业通过率先采取产量包干政策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激发了内部活力;在海洋石油领域打破禁锢,开启对外合作先河;先后成立三大总公司,实现了石油工业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重大转变。
1981年,国务院决定对石油工业部实行原油产量1亿吨包干的政策,开启中国工业改革先河。1982年2月1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北京成立。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1988年6月,石油工业部撤销,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至此,中国石油工业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石化三大公司为基础,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三大公司上下游分立,海陆分开,同时作为国家石油公司又分别行使管理职能。
第二阶段是从1989年至1998年,这一阶段是以建立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石油
行业通过实施以价格为中心的流通体制改革、石油石化两大公司大重组、企业全面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和探索公司改革试点,进入了以市场经济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改革新阶段。
1998年的《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是我国原油、成品油价格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实现了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了全国统一的成品油流通体制建立。也是在同年,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石油、石化两个集团组建方案和公司章程。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剥离了石油公司之前承担的管理职能,使之成为国有控股公司,为建立现代公司体制奠定了基础。
1999年至2012年是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改革的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民营、外资等各类企业积极进入石油石化
行业,三大石油公司通过主营业务股份制改革及境内外上市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改革进一步朝市场化方向迈进,国家油气管理的体制实行政企分开,逐步建立石油工业管理新体制。
从1999年开始,三大石油公司相继开展内部大重组,将油气主营业务资产剥离,独立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分别在境内外上市。
从2002年起,国家先后降低了原油、汽油等油品关税。成品油进口,原油、成品油批发也逐步放开。200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成立,负责包括油气在内的能源综合管理和协调。2008年,国家能源局成立,在国家层面加强宏观管理职能,逐步建立石油工业管理新体制。
截至2012年,民营资本、外资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炼油、成品油销售、基础石化原料等领域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国内石油石化市场呈现多种经济成分、众多市场主体既相互合作又激烈竞争的新局面。
同时,三大石油公司都把利用国外石油资源作为重要战略,积极走出去;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手段日益丰富,业务遍及全球近50个国家,海外油气权益年产量接近1亿吨。
从2013年至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四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完成了油气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推动油气体制改革在放宽准入、市场化改革、加强监督以及国企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能源
行业“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目标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革命的提出,使我国的石油属性、能源安全观、石油发展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石油属性从“战略属性”转变为“商品属性”;能源安全观从“自我保障”转变为“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石油发展观从“保障经济”转变成“保护环境”。
在企业层面,三大石油公司在两化融合、科技创新、拓展新业务领域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实现由油气公司向气油公司、综合能源公司转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