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制造业“双创”:迈向更高层次更新阶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开拓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支撑。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双创"的主战场。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向制造领域渗透融合,制造业"双创"升级步伐加快,进而迈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新阶段。
 
  充分认识制造业"双创"升级新方向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打造制造业"双创"新生态的重要载体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有六个要素:网络是基础、数据是资源、平台是主体、工业App是关键、物理信息安全是保障、服务是目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落地和应用深化,促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不断整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应用开发者+用户"创新资源,以推动工业知识和技术的整合应用、培育海量开发者市场,为构建资源高效整合、产业协同创新、应用快速迭代的"双创"新生态奠定了基础。从知识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平台、软件等技术将行业原理、基础工艺、业务流程、专家经验等共性技术代码化、组件化、模型化,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沉淀并开放共享,加快了工业知识的复用和价值再造。从协作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创新资源要素的泛在连接、高效配置和弹性供给,实现创新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交汇、重组和优化,加快创新主体从单个企业向多企业演进,创新流程从串行向并行演进,创新体系从封闭向开放演进,进而大幅提升了协同研发效率和融合创新水平。从应用创新看,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跨行业、跨领域多个创新主体,使用户在需求和体验被深度挖掘的基础上成为合作创新群体,有效构建技术产品开发多方参与、相互促进、有效迭代的创新机制。
 
  (二)模式创新是培育制造业"双创"新动能的重要引擎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和渗透,新产品、新创企业大量涌现,生产方式、组织管理和商业模式实现全方位创新,汇聚成为制造业"双创"发展新动能。一是生产方式加快变革,航天云网、中船重工、万向集团等企业借助跨领域、协同化、网络化创新平台,更便捷地获取和使用外部创新资源,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管理服务水平。二是组织管理模式加快变革,海尔、荣事达、华为等企业通过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创新,加快向扁平化、平台化的创新型组织转型,极大地释放了企业内部的创新活力。
 
  三是商业模式加快变革,"双创"推动了服装、家居、家电等传统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变革,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的"平台+创客+用户"新模式促进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创新与创业相结合、资源汇聚与能力开放相结合的制造业"双创"新生态的构建。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制造业"双创"新活力的重要路径
 
  创新与创业不是"投入-产出"的线性发展过程,也不是人才和要素体量的机械堆积,"双创"更需要一个以人为本的制度环境,促进个人创业与企业创新的深度交互,使人人都能通过创新创业实现自我成长,使企业能够通过支持人人创业创新实现自身发展。一方面,制造业"双创"的核心在"人","双创"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获取知识、使用工具、创新创业的方式和能力,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基于互联网自由择业、自主经营,劳动者的知识和创造力正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建立激励创新、鼓励创业的利益分配机制,营造高效、公平、宽容的竞争环境,才能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制造业"双创"的关键在"创",劳动者基于互联网创业,更多地与企业交互协作、更深层次地融入企业创新,促进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开展制造业"双创",本质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新型劳务关系、薪酬制度和组织架构,营造汇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新支持创业,打造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新优势。
 
  加快探索制造业"双创"升级新路径
 
  当前,加快我国制造业"双创"升级,需要在完善机制、建设平台、夯实基础、构建生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构建资源富集、开放共享、持续创新、高效协同的"双创"新生态。
 
  (一)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制造业"双创"推进机制
 
  要加强对重大问题、重大政策和重大工程的综合协调,对制造业"双创"做出整体规划。一是研究制定以"双创"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为核心的政策措施,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二是围绕制造业"双创"开展监测、统计、评估和标准化工作,研制发布数据地图,切实把握行业走向、区域布局和运行情况,为精准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二)坚持平台引领,促进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
 
  将平台建设作为制造业"双创"的核心内容,培育一批制造业"双创"示范平台,进而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的服务体系。一是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实施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专项,在要素汇聚、能力开放、模式创新、区域合作等领域,支持大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平台,开放供应链资源,面向全行业提供制造资源泛在连接、高效配置、弹性供给的服务。二是地方政府要通过财税政策支持、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双创"平台提升核心业务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和模式创新能力。
 
  (三)深化融合创新,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
 
  协同推进制造业"双创"与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平台培育、完善产业生态、夯实发展基础,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支撑制造业"双创"向纵深发展。一是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务实推进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和推广指南,通过分类施策、同步推进、动态调整,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加快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面向优势产业、特定行业、具体场景开展平台应用先行先试。三是开发工业App,组织实施百万工业App培育工程,研制一批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的工业App,支持开发者社区建设。
 
  (四)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制造业"双创"基础支撑能力
 
  推动制造业"双创"亟须夯实网络、软件、平台等技术基础,构建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一是围绕设备互联、工业软件、信息安全等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面临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芯火"计划,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二是持续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升级,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低时延、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促进提速降费,不断缩小数字鸿沟。三是支持制造业"双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加强跨行业融合性技术攻关、成果转移和产业升级,促进制造业"双创"技术成果持续提升、开放流动和有效扩散。四是建设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政策咨询、宣传推广、人才培养、决策支撑等服务内容,加速制造业"双创"发展。
 
  (五)营造良好氛围,打造制造业"双创"发展新生态
 
  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制造业"双创"发展实效。一是对制造业"双创"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政策,采取弹性规范的行业准入监管方式,突破影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制度瓶颈,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二是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建设,促进产业投资等基金协同联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双创"建设和整合。三是推动平台在产业聚集区落地,打造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制造业"双创"示范区,推动部省共建"双创"示范基地。四是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制造业"双创"平台"走出去",深化中德智能制造合作,在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化、园区合作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中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