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加快草种业发展亟待破解多道难题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这是根据我国草种业发展现状作出的英明决策。中国是草原大国,但却是草种业弱国。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草原保护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本保障。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草原畜牧业,这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发达的草种业作为坚实的支撑。我们必须把握好难得的机遇,加快建立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建设要求和国际竞争需要的现代草种业。
 
  我国草种业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草原保护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在牧草良种繁育推广、良种基地建设、良种产业化发展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看,草种业水平仍很落后,已成为制约生态建设、草产业进步、农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国产良种供给不足
 
  我国草种生产主要分为专业种子田和天然采种田。目前,我国专业草种田面积约200万亩,种子年产量约9万吨,较10年前减少约40%。天然采种田每年采种在1万吨左右。数据显示,我国年商品草种的需求量约15万吨,而其中1/3以上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进口。紫花苜蓿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牧草,其用种量的80%以上来自进口。我国优质草坪草种子基本依靠进口,大量进口不仅持续加剧国产草种业发展的压力,也造成对国外草种的严重依赖。进口草种虽然总体上质量较好,但也存在引发生物多样性灾害和国外病原侵入的高风险。一些进口草种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差、抗逆性弱、栽培管理要求高,易发生水土不服,如内蒙古一些地区近年来种植的进口苜蓿品种出现越冬性差、病虫害多发等现象。
 
  草种结构不够合理
 
  长期以来,我国草种科研、繁育体系建设及草种选育,是以满足畜牧业生产为主要目标,因而,生产和引进的草种更加重视草产量这一特性。从现有草种生产结构看,产草量较高的一年生草种如燕麦、小黑麦、箭筈豌豆、毛苕子等占草种总产量的60%,而燕麦草种又占其中63%以上;多年生草种以紫花苜蓿、披碱草、老芒麦为主体,分别占多年生草种产量的42%、33%、12%;进口草种大约一半是黑麦草,其次是羊茅、紫花苜蓿等,还有一部分是用于草坪建设的早熟禾。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草种虽然产草量高,但绝大部分更适合在水分、热量、土壤、管护条件较好的田间生长,对于天然草原则大多不适应。当前,草原生态修复的主战场是退化的天然草原,需要通过补播或重新建植的方式恢复草原植被,急需大量抗旱、耐寒、耐瘠薄、耐放牧、耐生存竞争的草种,特别是“乡土品种”。据测算,若每年补播修复退化草原1亿亩,则需要这类草种约10万吨,即在现有草种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至少还需翻一番。
 
  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1987年开始进行牧草新品种审定工作,至2017年共审定通过育成品种196个、野生栽培种116个,平均每年约10个,而同期美国每年仅育成的苜蓿新品种就在30个以上。我国育种技术落后,依靠相关科研院所的数个专家及其小团队,进行“作坊式”育种,单位和育种团队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能够测试的品种极其有限,获取优良品种的概率很低。标准种子田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依靠传统的大田育种方式,隔离及培育条件差,育种周期长且容易受气候及环境的影响。转基因等先进的生物育种技术应用水平低,转基因育成草品种还是空白。在育种素材上,大多采用国外草品种进行杂交选育,而对我国丰富的原生草品种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不够。从我国育成的新品种来看,性状不稳定、品种间差异小、同质化以及抗逆性差等问题比较突出;缺乏首屈一指、响当当、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大牌品种,更缺乏类似杂交水稻那样影响大、被广泛推广应用、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优良草种和育种技术。
 
  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
 
  从发达国家来看,草种的研发、推广、后续服务主要由专门的育种公司或生产企业进行,产业体系完善,育种目标明确,成果转化迅速。我国的育种主要由少数科研单位及院校进行,推广则主要是政府和相关推广机构负责,生产者则较多是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被动使用草种,科研与生产脱节,产业链条分割,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而全国数百家草种企业大多以买进卖出型草种贸易为主,很少有自己的育种基地,更没有自己的专门研发团队,也基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育成品种。由于集育种、营销、服务于一体的草种产业化发展格局未能形成,创新的活力和投入的动力不足,导致研发资金难、育成品种难、良种推广难、成果转化难。此外,我国草种生产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很低,使得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以苜蓿种子生产为例,我国平均产量为每亩30公斤,加拿大为每亩50-85公斤,且从加拿大进口种子价格只有国产的50%-60%,使得国产种子缺乏竞争优势。
 
  草种管理十分薄弱
 
  草种监管相对缺失、生产经营较为混乱是当前的突出问题。有的单位和个人未取得草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生产经营草种,非法牟利,使假冒伪劣草种流入市场。有的生产者不按规定建立和保存草种生产档案,生产地点、生产地块环境、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种子流向等重要信息不明。有的经营者未建立和保存草种经营档案或所销售的产品标签不规范。有的单位非法经营未经审定的品种或销售过期、变质、低劣的草种。有的未按照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草种,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一些从境外引进的草种,来源不明、系谱不清,本应进行隔离试种、风险评估,但未能严格遵守。草种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种子经营恶性竞争、好种卖不出好价钱的问题普遍存在。种子包衣及保水剂等缺乏生产及监管标准。违法生产经营草种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查处和打击。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