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在贷款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带动下,3月社会融资增量达2.84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
不仅仅是3月当月,其实纵观整个一季度,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8.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4万亿元。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有分析人士认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松紧适度的稳健基调,但是总量放松的必要性和概率在下降。在“量”这一指标向好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以更为关注结构的优化。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高速增长,体现了整个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数据显示,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8.18万亿元,同比增长40%。
3月份单月,社会融资新增2.84万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上证报注意到,除信贷投放力度保持高位外,表外融资逐步修复、地方政府专项债融资也明显增长,为社会融资规模“添砖加瓦”。
具体来看,3月份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在内的表外融资增量为823亿元,由2月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66亿元,增势最为明显。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表示,由于目前宏观层面稳杠杆,表外融资的监管政策上“一刀切”现象有所减少。
同时,3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增3132亿元,明显高于1月和2月。“从去年开始,专项债作为防止经济下行的一种对冲工具,各省市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专项债直接提高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仍然要注意控制债务总量,防范风险。”郭田勇表示。
对于目前的社会融资情况,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当前的融资主要仍由一些信用风险较低的融资需求支撑,大量融资集中在低成本融资渠道也是当前融资结构中的不足之处。在“增信用”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成本等的改善空间依然不小。
居民短贷创纪录资金流向何方
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69万亿元,同比多增5777亿元。人民币贷款高增的背后,是企业和居民贷款均保持高速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与2月份大幅减少的情况形成反差,3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达4294亿元,达到历史峰值。
“居民短期贷款期限一般在2至3年,以个人消费类贷款为主。”郭田勇认为,居民短期贷款增长较快,一方面与货币政策掌握的标准相对宽松有关,刺激各方面需求;另一方面,随着股市升温,不排除有短期贷款资金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或者有一些投机性行为。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从有关数据分析来看,2015年之后消费贷上升得较快,几乎与房屋销售增速是同步的。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居民短贷高增长与银行的零售转型有关。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目前银行在进行零售业务转型,个贷投放是银行的一个业务重点,银行覆盖面和渗透率有所上升。一些中小银行与第三方互联网公司合作,也大幅提升了消费贷渗透率。
货币政策仍待观察
央行数据还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0.4个百分点。
连平指出,3月M2明显反弹,除信贷超预期增长因素以外,整个宏观流动性处于适度充裕的水平,市场对于央行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偏松调整预期较为明确是增速反弹的基础。加之在预期偏松的流动性环境下,金融机构资产端配置积极性愈来愈高,信用创造的能力也就更强。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民生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温彬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松紧适度的稳健基调,近期降准概率下降,但在融资规模“量”改善的情况下,应更加关注政策传导的通畅性和“价”的合理性,不断推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中信证券固收报告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社融数据有所回暖,总量宽松政策必要性下降。但考虑到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存在,结构性宽松仍可能是近期货币政策的主旋律。具体来看,考虑到二季度仍有约1.2万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流动性缺口仍较大,因此二季度降准的可能性仍存。但因为融资改善、经济预期恢复,货币政策需要考虑通过缩短放长,在保持总量不变的基础上,补充长期流动性缺口,因此此轮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的时间将持续,同时也可考虑进行续作MLF或者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进行定向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