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唯珂 广州报道
动漫周边产业逐渐显露出变现能力。
《2019中国品牌授权行业发展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2018年,随着IP风口的来临和大文娱行业的发展,娱乐IP和艺术IP授权已占全部IP授权市场的75%。
2018年消费者购买IP授权产品中,前三强品类为:服装类(60.4%),玩具游艺(55.2%)和电子数码(51.4%)。从消费行为上看,2018年,授权产品消费者在休闲娱乐上的月均支出超1000元的占比达76.4%,其中12.4%的人群消费超万元;其在授权产品上的消费支出区间主要集中在1000-5000元,人群占比达30.2%。
根据艾瑞咨询此前披露的数据,二次元领域在2015年融资超过5.46亿元,其中绝大多数是天使轮或A轮等早期投资。这样的数据相对其他领域并不起眼,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资本对二次元发展前景的肯定。2015年,我国泛二次元用户数大约为2.19亿,较2014年增长47%,其中核心二次元用户超过5900万,90后占比超过95%。用户每年在二次元文化周边上平均花费超1700元。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对比欧美、日本的发达产业链,国漫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仍在起步阶段,尤其在自家IP的产出上仍道阻且长。除了更多爆款IP的产生,更需要配套授权产业链的不断完善。
国漫逆袭进行时
2015年,现象级国漫《大圣归来》上映,许多网民都自发为这部动漫宣传。《大圣归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国漫还是有人在认真做的,“国漫振兴”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变得指日可待。乘着这股“东风”,2016年《大鱼海棠》也应运而生。2019年贺岁档的《流浪地球》再次激起国人对于国产IP的热情。
《大鱼海棠》上映后,在迎来各方追捧的同时,也迎来了众多的批评。对它的赞美集中在制作的精良、画风的唯美,以及神话故事情节恰到好处的运用上。另一方面,针对故事情节单薄的批评,以及对其传递的价值观的讨论从未停止,影片也无法避免的被拿来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进行比较。
在动漫方面,日本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相关产业发展趋于完善。但对现今方兴未艾的国漫而言,仍道阻且长。我们需要给予国漫时间和空间来发展成熟。
《大圣归来》联合制片人兼执行导演郭磊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指出,从商业角度来看,当前的动画电影项目,首先要树立国际标准化的项目管理理念。
在国内影片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拿动画电影来说,错误的制作流程大多是一个“正金字塔”,常常是最开始的初稿画得非常好,但后续的工作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对导演的意图理解不到位,导致每进行一步都是在减分,片子到最后就变成了一部烂片。
正确的电影流程,应该是一个“倒金字塔”。最初的草图可以是非常轮廓化的,之后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非常清楚导演的意图,每一个环节都是在进行添加、修正和升华,到最后就会得到一部比较完善的片子。
动画和其他的艺术形式不一样,动画是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整个世界。各个环节的创作者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突破自身的局限,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和理解导演的意图,做出来的东西才越真实,越有生命。
此外中国电影票房虽增速明显,但中国的电影衍生品市场还未完全发展成熟,尚处于初级阶段。而作为国内IP营销的先行者,动漫行业依托本身多样性的内容所授权生产的衍生品,长久占据着大量的市场份额。
授权市场升级
世界授权业协会(LIMA)报告显示,全球衍生品市场2017年的产值为2716亿美金,LIMA主席瑞奥托(Charles Riotto)预测:“2016年,美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授权市场。虽然中国现在的规模仅为日本的2/3,但到2020年,中国内地和香港就将成长为亚洲最大的授权市场。”
2017年我国衍生授权商品零售额达到89亿美元(约合747亿人民币),增长率全球最高。美国《授权》杂志的调研显示,中国被62%的全球授权商列为未来重点开拓的市场,与美国、日本相比较,中国授权市场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与潜力。
我国IP授权行业虽然起步晚,但可以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本土特性,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借助互联网东风,中国IP授权行业通过多样化渠道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持续产出和转化的能力。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我国的网络销售比例在全球范围内排名第一,近30%的被授权商品都是通过网络平台售出,这表明了中国消费者非常信任网购,网购的模式也使得更多人接触到被授权产品。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被授权商的定位不再是“生产商”,他们更愿意以“设计师”的一面接触用户。厂商直接面对消费者,方便更好地聆听消费者需求,从而提供更富有针对性的产品,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忠实用户。将线上场景迁移至线下搭建小型主题馆,同一IP打造不同的产品场馆,也可以增强用户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