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信息产业发展指南》解读: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

基础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工业软件可以提高产品价值、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对于推进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信息产业发展指南》也将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基础软件
 
(一)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基础软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在核心技术、应用生态、专业人才等方面与国外仍存在一定差距。
 
1、操作系统
 
一是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桌面操作系统方面,中标麒麟等国产Linux桌面操作系统,通过计算机预装和正版化推进等方式,在国防、教育等行业已成功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方面,中标麒麟、中科方德、凝思等国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在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器系统、国家电网中实现大规模应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方面,国产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字电视/机顶盒等智能终端。阿里、百度、华为、浪潮等在云操作系统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产品在互联网、电子政务及企业信息化领域得到应用。普华等企业开发了车控操作系统和基于Linux的车载操作系统,并在长安、上汽部分车型量产应用;和利时等企业开发的实时操作系统在工业控制系统实现规模应用。
 
二是企业发展操作系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实力不断提升。除中标软件、中科方德、普华、凝思科技、深之度等传统计算机操作系统企业之外,阿里、华为、百度、腾讯等大型互联网服务和设备制造企业也加大操作系统研发投入并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当前,在PC、智能手机、服务器等主要平台,有实力的国产操作系统厂商正与产业链上的企业相互配合,共同支持国产操作系统生态体系的发展。
 
2、中间件
 
国产中间件在网络体系结构、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平台研发、“产学研用”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以中创、东方通、金蝶等为代表中间件厂商技术和产品不断丰富,其中间件系统在国内金融、交通、税务、电力、电信、铁路等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国产中间件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针对一些系统庞大的行业客户,可根据其业务需要定制中间件,满足其特殊要求。同时,随着国产中间件厂商在产品技术、服务质量方面日趋成熟,国内用户认可度明显提升。
 
3、数据库
 
国产数据库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特别在并发事务处理、高可用方案、高性能集群等方面已实现突破,并逐步进入产品化、商品化的阶段。目前,以人大金仓、武汉达梦为代表的国产数据库产品已经在电力调度、公安系统、城市消防、大型央企财务系统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产基础软件对核心技术掌握不够深入,产品性能功能、用户体验、稳定性和成熟度等与国外主流产品仍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国外企业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长期领先,国内产品突围难度大。三是生态链相关企业缺乏深度合作,难以形成系统化应用能力,尚未形成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
 
(三)“十三五”发展的方向及重点
 
一是完善基础软件产品生态。重点支持操作系统发展,加强服务器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新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操作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研制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和高端装备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移动互联、云计算环境下跨终端中间件、数据库和办公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面向各行业领域的重大集成应用平台。
 
二是支持开源、开放的开发模式。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基于开源、开放模式,参与国际开源项目,加强开源技术和产品创新。支持建设开源社区,加强对核心领域开源技术研发,提高对内核的贡献度。
 
三是加强协同发展,加快集成适配优化。强化技术产品和终端应用协同互动,支持基础软硬件厂商开展系统集成适配关键技术攻关,面向应用需求,体系化地提升关键基础软硬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工业软件
 
(一)发展现状
 
一是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保持稳中有升。面向行业的成套解决方案研发和应用发展较快,比如机械、航空、纺织等行业对设计、分析、测试等服务的集成和综合数据管理分析的需求,逐渐成为新一代工业软件创新的源头动力;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带动下,高端设计和分析软件市场规模增长加速;传统占据工业软件市场主要份额的ERP、CRM等管理软件加快向基于云平台的轻量化服务模式转变;工业控制类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在电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等行业实现稳定增长。
 
二是工业云带动工业企业加快服务化转型。工业云等新型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在重点行业企业成功落地应用后,数据在软件平台上的快速流动使得企业对市场、研发、生产等业务和资源的全局控制能力大大提升,企业决策和执行变得更加准确和敏捷,市场地位存在既有优势的企业甚至可以借助工业软件平台和云计算技术,增强对社会化资源的掌控和影响力,催生出更多商业模式。
 
三是工业大数据应用生态逐步兴起。工业云在企业的落地应用,为工业企业打通信息化建设中遗留的信息孤岛提供了新手段。建设和应用云平台极大加速工业企业数据的积累,可帮助企业对产品实施工况监控数据挖掘分析,提升产品维护能力,加速新产品研发。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我国工业软件综合实力较弱。在我国主要工业领域中,国内工业软件企业生存空间相对较小,专业独立工业软件供应商的生存能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能力不强,在产品化、工程化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较大。此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融合不断深入,给传统工业软件提供商带来极大挑战。
 
二是拓展市场难度较大。国外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优势地位,主要行业对国产工业软件缺乏信任。
 
三是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对嵌入式软件开发和运行平台等基础技术投入不够,专业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尤其缺乏复合型人才。
 
(三)“十三五”发展的方向及重点
 
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围绕重点制造领域的关键环节,突破核心技术,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集成创新和深入应用,建设制造强国。
 
一是加快工业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动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安全保障等环节需求,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突破高档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精度高速控制和伺服驱动等工业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推动中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和控制系统研发。强化安全保障和综合集成应用能力,开展试点示范,推进自主工业软件在军工、能源、化工等安全关键行业重点行业的产业化应用。
 
二是加快工业云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实施。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在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研发“互联网+”工业云体系架构与标准体系,构建知识、数据、服务等资源库。构建面向行业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建立企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提供数据驱动的企业管理、业务协同、能源管控服务。构建服务产品生命周期和制造全业务活动的工业大数据平台,研制设备端嵌入式数据管理平台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开发云端工业数据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挖掘与应用的工业数据处理平台。选择典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开展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积极推动制造业网络化和智能化。
 
三是加快工业软件、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制定。研究制定和完善工业软件集成、工业软件评测标准的制定,为工业软件开发企业提供标准符合性测评服务,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研究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制定工业云领域基础及关键技术、服务标准,数据质量、数据共享和交易等工业大数据标准,开展标准应用示范和标准符合性测评。
 
四是完善工业软件测评机制,建设国家级工业软件测试与评估实验室。建立服务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质量等方面的工业软件认证评估体系,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评测工作,建设工控系统测试与评估实验室。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