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民生等国家重大需求,突破基础性、公益性和产业共性的NQI技术瓶颈。”重点专项指南编写组成员、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汤万金介绍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三个转变”,李克强总理提出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国家质量基础(NQI)是国际通行的提法,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包括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构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NQI技术总体水平处于从“跟跑”向“并跑”过渡阶段,部分领域到达国际领先水平。但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国际互认校准测量能力仅为美国的53%,我国主导制定国际标准仅占ISO/IEC国际标准总量的0.7%,部分领域检测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质量评价准确性和可靠性差,认证认可定量评价技术落后,新兴领域的NQI技术供给还存在大量空白,NQI研究系统性不强、协同性不够,整体技术解决能力不足,急需统筹科技资源,找准制约我国国家质量基础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开展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的科技研发活动。
这一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国家质量基础技术能力升级换代,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并跑,部分项目实现领跑。研制计量标准和精密测量装置100-120 台/套、国家标准物质500-600项;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比例由0.7%提升到1.5%,推动100余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余项;填补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 项、新装置51台/套、诊断产品70种;建立6 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形成5 套以上“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夯实质量强国战略技术基础,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
汤万金说,围绕这一目标,按照一体化、全链条设计的要求,该重点专项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和典型示范应用四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主要开展计量技术研究,设置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基标准等3个任务;在共性技术研究方面,设置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等7个任务;在典型示范应用方面,设置示范领域“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一体化解决方案1个任务,并明确了分年度任务安排和各项任务的具体考核指标。
专项2016年任务总体部署按照“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基础较好协调一致”3个基本原则确定,重点研究应对国际单位制变革的基本物理常数精密测定、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等领域关键计量技术,重点研究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开展NQI技术在典型领域的集成示范应用。2016年启动49个研究方向,任务覆盖量及产出指标均占专项总任务和总目标的30%左右。指南任务结构和考虑保持一致,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在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明确了各项研究任务的具体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体现全链条、一体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