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一、《规划》起草背景和过程
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核心位置,先后制定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对引领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6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为贯彻落实国家精神,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省发改委牵头与省委组织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多次沟通协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召开了科研单位、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参加的多个层次座谈会,并在借鉴外省份政策文件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规划》的送审稿,经省政府同意印发。
二、制定《规划》对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三、制定《规划》的主要依据
为保证《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可行性和实效性,《规划》按照《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吉政发〔2016〕12号)提出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紧密结合《“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并参考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意见有关措施的通知》(吉政发〔2016〕41号)、《吉林省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吉政办发〔2017〕1号)、《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吉政办发〔2017〕16号)等系列指导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结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形成了《规划》。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十个部分:一是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二是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00亿元,形成生物、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个千亿元规模产业。三是推动生物产业创新发展。包括做大做强医药健康产业、提升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生物农业规模化发展、创新生物能源发展模式等4个方面,实施医药健康产业、生物制造产业、现代种业等3个发展工程。四是加快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包括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加快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5个方面,实施宽带吉林、“互联网+”、大数据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5个发展工程。五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壮大。包括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3个方面,实施新能源汽车、新能源高比例、节能环保等3个发展工程。六是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包括强化轨道交通领先地位、培育发展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做大通用航空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领域、优化升级特色装备产业、提升新材料基础支撑能力等6个方面,实施轨道交通、卫星制造及应用、通用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特色装备、新材料提质和协同应用等6个发展工程。七是推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包括加快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发展水平、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4个方面,实施数字文化创意技术装备产业化、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等3个发展工程。八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包括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壮大和发展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国内领先的产业集群等3个方面。九是构建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包括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大金融财税支持力度、做好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组织领导和全面落实等6个方面。十是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包括组织实施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42项重点任务,涉及36个省有关部门。
五、《规划》工作要求
《规划》要求,充分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推进组的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宏观引导,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推动改革措施落地,加强各项政策统筹协调,避免相关政策碎片化。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监测调查,深入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工作,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和责任,促进形成横向联动、合力支持的工作局面。各地区要进一步提高对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力量,营造政策环境,完善配套条件,推动本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