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和农田水利有关》
2016年4月29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和农田水利有关政策例行吹风会。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和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王爱国分别介绍了国务院4月27日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农田水利条例》的相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具体解读了两项政策法规。
一、《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解读
加快中西部教育《意见》起草的背景
陈舜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4月27号,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陈舜介绍说,由于自然、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东中西部教育差距比较大。为了缩小这个差距,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比如为了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国家实施了“两基”攻坚计划;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国家实施了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为了配强师资队伍,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为了资助困难家庭,国家实施了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国家建立完善了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
陈舜指出,这一系列倾斜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中西部的办学能力,但总的看来,缩小教育差距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中西部一些特殊地区,特别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特殊的困难,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提升的速度,这些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指导意见》 这一重大决策的三点重要意义
陈舜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中西部,重点在中西部,难点也在中西部。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发改委、人社部等有关部门
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具有三点重要意义:
一是兜底
规划。主要是针对中西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统筹整合政策措施,提出了150项具体的项目和工程,确保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中西部最差的地方最差的学校都达到基本的办学标准。
二是行动计划。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集中力量从最困难的地区做起,从最困难的学校做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抬高底部,确保到2020年中西部所有地区的教育发展达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一致的水平。
三是重大决策。这个《指导意见》的实施是国家作出的又一项支持中西部教育的重大决策,希望大家继续关注、监督和支持。
加强中西部小规模学校建设的五方面措施
陈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中西部有大量的小规模学校,不足100个学生的学校我们通常称为教学点,到去年底中西部教学点有9万个左右,在这些教学点读书的孩子有400万左右,量大面广。办好这些教学点,是兜住整个教育底部的关键,所以这次《若干意见》提出了五方面的措施:
一是合理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满足偏远地区的孩子就近上学的需要。
二是完善标准,即便是小规模的学校和教学点,也要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办学标准,按标准办学。
三要配齐资源,根据制定的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资源配足。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要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全覆盖。
四是开齐课程,小规模学校最大的问题是音体美教师很难配齐,这一次明确提出来都得开启国家规定的课程,关键的措施是中心校和这些教学点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老师、统一编排课程、统一教学进度。
五是保证质量。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确保这些教学点的教学质量跟常规学校是一样的。
鼓励中西部艰苦教学点教师安心工作政策已在实行
陈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关于如何提高中西部农村艰苦地区教学点教师待遇,鼓励他们留下来安心教学的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对在边远地区工作的老师要给予津贴补助,已经在逐步实行。
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配置将采取四方面举措
陈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几年我们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非常快,在五年的时间里,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伴随着跨越式发展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配置跟不上。《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配置:
第一,加快培养,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
第二,加快补充,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当老师。比如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地区富余的老师经过培训达到相应的要求,也可以转为学前教育的老师。
第三,全员培训,所有学前教育的保教老师,都要接受培训,确保达到必要的资质条件。
第四,鼓励支教,鼓励有学前教育特长、有专业知识的人从事学前教育志愿服务,组织他们到农村幼儿园巡回支教。
提升高中阶段入学率将采取四方面措施
陈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国家“十三五”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超过90%,目前是87%,需要增加三到四个百分点,关键是要提升中西部一些特殊困难地区的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指导意见》主要从四方面来精准性、针对性地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第一,在普通高中资源缺少的地区,要新建、改建、扩建一批普通高中。
第二,要办好1000所左右的乡村高中。中西部目前的高中分布,有700所左右在乡镇,有300所左右在城乡结合部,这1000所普通高中是整个普通高中阶段的底部,要通过改善这1000所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配强这1000所普通高中的师资力量,提升这1000所普通高中的办学水平。
第三,办好中职学校。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普通高中,二是中职学校。今后几年要进一步提升中西部中职学校办学能力,确保孩子在完成义务教育以后,未上普通高中的都能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学到一技之长,为进入社会工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第四,精准资助。在实施中职免费的同时,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这样,不管是普通高中还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免费和资助,减轻家庭的负担。
二、《农田水利条例》的解读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水利工作“十六字”方针
田学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发展节水灌溉是水利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就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把节水放在很优先的位置。
田学斌指出,“十二五”期间,水利部门就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发展,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在“十二五”期间增加了1亩亿以上,灌溉水的有效系数从0.50提高到0.536,节水灌溉成效非常显著。
农田水利建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田学斌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2016年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农田水利条例》,该《条例》的制定为促进农田水利事业步入法治轨道,从根本上扭转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必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
田学斌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根本的一条是大兴农田水利。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田水利欠账较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真正把农田水利建设搞上去,就必须花大气力补齐短板。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的建设,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但目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发动、建设投入、
规划统筹、运行维护、用水管理等制度还不够健全,立法缺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田水利建设长效机制的形成。
田学斌强调,全面总结多年来农田水利实践和地方立法经验,制定《农田水利条例》,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本制度和长效机制,为农田水利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农田水利条例》主要有七项内容
田学斌在介绍相关情况时表示,《农田水利条例》的主要内容有七项:
一是明确了农田水利工作的基本原则。规定发展农田水利坚持政府主导、科学
规划、因地制宜、节水高效、建管并重。
二是建立了农田水利
规划制度。规定编制农田水利
规划应当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土资源供需平衡等因素,广泛征求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意见。
三是强化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对工程质量负责,强化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对工程质量的监督。
四是完善了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机制。区分不同情况规定了工程运行维护主体和维护责任,建立了运行维护经费合理负担机制,规定占用农业灌溉水源、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应当予以补偿。
五是规范了农田灌溉与排水管理。规定农田灌溉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合理确定水价,加强水质监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鼓励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措施。
六是规定了保障扶持措施。规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政府投入和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国家从金融信贷、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农田水利发展给予扶持。
七是针对有关违法行为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落实农田水利设施建管并重原则的四方面措施
田学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农田水利条例》将建管并重作为发展农田水利基本的原则,明确了县级人民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规定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和管护经费的落实渠道,这就对强化农田水利管理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工程管护,主要要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明确管护主体。我们要在实践中总结以前农田水利建设的好的经验,探索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大中型骨干农田水利工程由专业组织来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明晰产权来明确落实的管护主体,新建的工程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要求来落实管护主体。
第二,落实管护责任。通过进一步明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经营权,推行“两证一书一台账”的制度来明确各个方面的管护责任,主要是想发挥基层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参与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的积极性。
第三,保障管护的经费。按照国家财政适当补助,水费计提以及工程所有者、使用者分摊的方式,建立一种农田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的合理负担机制,来落实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经费,做到实现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第四,进一步提高基层管理和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健全农村水利基层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发挥基层水利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培育和提高社会化的专业服务队伍,提供工程管护的指导和技术支撑。
推进节水灌溉发展将综合采取四项措施
田学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
分析了节水灌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将采取的措施。指出,节水灌溉还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是工程标准还比较低,发展节水灌溉任务还很艰巨。二是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偏低。三是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节水机制还没有普遍实行,节水的奖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四是节水的技术支撑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下一步将采取综合措施来推进节水灌溉发展。主要有四项:
一是工程节水。加快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步伐,提高用水效率。新建工程必须满足节水灌溉技术标准要求,推动改造一批现代化、生态型、节水型示范灌区。
二是技术节水。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集成和转化,大力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等先进灌溉技术,加强信息化手段应用,全面实施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
三是管理节水。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灌溉排水实验
研究和成果转化,实行科学灌溉制度,将节水灌溉与农机、农艺、农技结合起来和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肥、药等利用率。
四是政策节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水权分配、水价改革、水权交易,形成节水奖惩机制,强化用水效力约束和监督考核,形成节水政策激励倒逼机制。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将主要抓好三个环节
田学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基本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任务,而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提前完成任务。按照要求,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督促地方、完善措施,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关于水价改革,下一步主要是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加快完善灌排设施。首先要对现有的农田灌溉工程进行进一步的建设与改造,同时配备完善计量设施,为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奠定基础。现在有些工程相对还比较薄弱,缺少防渗条件,有的是土渠、泥渠,输水环节的跑冒滴漏等现象都还比较普遍,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总体还比较低,这些都不利于我们下一步按照计量收费这样一个政策来落实。所以第一步要在工程上下工夫。
第二,形成合理水价机制。农业水价比较敏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我们在水价制定上要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合理确定水价,既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水,又能合理保障种粮等重要农产品用水的需求,同时总体上还不增加农民负担。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用水实行差别化的价格制定政策,在水价行成机制上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
第三,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奖补资金,对农民定额内用水成本给予补贴,重点补贴种粮农民,确保总体不增加种粮农民定额内用水的水费支出。同时,对采取节水措施、调整种植结构节水的用水户给予奖励,鼓励用水户节水,促进合理用水、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农田水利条例》从三方面推进农田水利资金的解决
王爱国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农田水利条例》将从三方面为发挥各渠道投入资金、共同兴办农田水利提供了法治保障。
王爱国指出,《农田水利条例》做出规定,为下一步推动多部门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形成项目和资金合力,会产生较好效果。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政府及部门职责。《条例》把政府主导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而且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和地位,也明确了相关部门在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管理、监督及参与相关工作的职责,首先从职责上进行了明确。
二是强调了
规划的统筹作用。《条例》用专章对
规划进行了规定,首先强调经过批准的农田水利
规划是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行为必须遵循的基础依据,同时也强调了各类
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和协调,包括部门之间的
规划、上下级之间的
规划,要进行衔接,不能各自为政、各设标准,所以在这一点上进一步维护了农田水利
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
三是强化了部门协调联动。《条例》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田水利
规划组织编制工程建设年度实施计划,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安排的与农田水利有关的工程建设项目,避免重复投入、资金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