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的解读
一、总体考虑和特点
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
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确保”的要求,第一个确保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第二次工作会议和一季度经济形势
分析会上,锦斌书记、国英省长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国英省长、淅珉秘书长的亲自组织领导下,省政府办公厅会同省有关部门起草了《意见》,业经省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印发,并于4月17日在《安徽日报》全文刊登。
《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综合施策,力求提出精准管用的政策措施。总体可概括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从政策层面提出支持举措,兼顾工作层面要求。包括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有些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有些是给地方更大操作空间,有些是明确政府鼓励支持的方向,重在传递发展信号、提振社会特别是企业信心。二是注重问题和效果导向,不求面面俱到。重点针对当前我省发展中存在的实体经济困难、投资后劲乏力、改革需要深化、产业结构不优以及民生改善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支持政策,意在缓解、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三是注重集成与创新的结合,重在务实管用。坚持并拓展了近年来我省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融入近期国家、省新近出台的经济发展举措,同时提出一些新的支持举措,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意见》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紧紧扣住“去降补”关键环节,从加大企业帮扶力度、支持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降低企业杠杆率、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措施。例如今年继续执行人员安置等有关资金奖补政策,安置资金由中央和省分担50%,市(县)和企业分担50%,给地方和企业吃下“定心丸”。
二是突出对实体经济支持。当前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稳定预期、增强企业发展信心非常关键。《意见》把稳定实体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充分运用财政支持、金融扶持等,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缓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融资难、综合成本高、企业杠杆率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提出今年企业综合成本要降低2%以上,这既是到2018年实现企业综合成本比2015年降低5%-8%的目标需要,也是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倒逼各地各相关部门继续为企业减负,初步预计实现这一目标后,可为企业减负700亿元以上。
三是突出投资、出口和消费的协同拉动。协同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仍是稳增长的紧要之务。就我省发展阶段性特征看,当前最紧要的还是要扩大有效投入,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意见》提出建立“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特别把组织实施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推进铁路、公路、航道、航空、水利、电网、油气管线、信息网络、商务平台建设,这既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也是我省短板所在。同时,着眼于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在发展电子商务、加强服务供给、外贸优进优出、扩大招商引资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支持举措,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
四是突出“三重一创”的引领作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根本上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业素质。《意见》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主线,从政策支持层面对“三重一创”、创新发展四大支撑体系、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进行了明确,体现了创新自觉,表明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鲜明态度。例如,提出今年省财政安排100亿元左右,采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三重一创”等。
五是突出改革的动力支撑。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意见》将稳定发展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突出抓好简政放权、国资国企、财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目的就是把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例如,提出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将56项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压减到34项等,这些既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创新之举,又有利于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六是突出防范和化解风险。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做好风险防控意义尤为重大。当前,我省财政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银行不良资产风险、政府或有债务风险、房地产贷款风险、企业债券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不容忽视。《意见》对这些领域的风险防控分别作了要求,并提出了支持政策和解决举措,争取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我省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二、主要框架及内容
《意见》分七个方面共30条。
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措并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从第1条到第7条。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把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作为政治责任,加强跟踪服务,送政策到企业,建立有效帮扶机制,动态掌握各类市场主体诉求,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因城施策去库存,鼓励房地产库存较多的市县出台差异化购房补贴政策,支持各地出台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政策措施。支持银
行业金融机构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积极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和降费政策,继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社保等成本。
二是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促进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从第8条到第12条。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支持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7个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通过设立省重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采取先建后奖补方式支持市、县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对新进入我省投资的世界100强和国内50强电子商务企业给予落户奖励,引导社会资本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健康养老、健身休闲等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等。
三是扩大有效投入,夯实经济发展后劲,从第13条到第18条。明确提出2017年新开工超亿元项目1600个以上,建成600个以上,深化“四督四保”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台账管理、动态管控、运行调度和督查考核等五项机制,建立“五大发展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库,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组织实施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安九铁路、池黄高铁、芜宣机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引江济淮、商合杭、合安高铁等项目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鼓励和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自2017年2月1日起,除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外,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以及所涉及的各类审批事项都必须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
四是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优化开放发展环境,从第19条到第21条。支持各地在法定权限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外贸优进优出,对列入省重点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但未享受国家补贴的先进技术、设备及产品进口继续给予相应奖励。完善“走出去”信息和政策服务体系,支持省内优势产业、技术标准、成套设备和劳务“走出去”。
五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从第22条到第25条。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全面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出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多次是例外”。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重要突破口,推动省属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深化财税改革,推动财政支出优化整合,推进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严格实行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从第26条到第28条。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实现农村低保标准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实行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综合医保政策。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5%以上,重点用于民生支出。大力促进和稳定就业,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给予一定稳定就业岗位补贴,对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转岗培训的给予一定培训补贴等。
七是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化解风险隐患,从第29条到第30条。积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支持将短期债务置换成长期债务、高息债务置换成低息债务,到2018年实现政府存量债务全置换。动态监测、评估和预警市、县(区)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重点关注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与理财、投资管理、不良贷款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非法集资风险、P2P等合作业务以及高代偿率的机构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分类制定风险预案,妥善处置风险案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