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政策解读

  一、制定《规划》的必要性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新一轮医改启动后,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群众看病就医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但要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深化医改的新要求相比,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医疗资源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二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三是学科建设和卫生人才问题突出;四是卫生资源管理存在体制障碍。为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规划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与结构、提升能力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二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注重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三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鼓励社会办医,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四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治疗和康复,坚持中西医并重,增强医疗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规划》的编制思路
 
  《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以持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以“调布局、补短板”,“建高地、强基层”,“促均衡、抓效能”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盘活存量、发展增量、注重质量,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一是调布局、补短板。《规划》对全市床位配置分为控制发展区域、平稳发展区域和鼓励发展区域,重点优化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城区和副中心辐射延伸,对中医、产儿科、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和康复等紧缺专科建设提出要求,加快补齐薄弱地区和薄弱领域医疗卫生发展短板,促进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均衡布局和有效利用。同时,《规划》避免了重“物”不重“人”,对人才配备、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作出了要求。
 
  二是建高地、强基层。《规划》提出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临床重点专(学)科、高水平专科疾病诊疗(救治)体系,多层次构建区域医学中心和医疗中心,打造广州医疗卫生高地。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规划》从财政投入、设施建设、设备配置、人才培养以及分级诊疗等方面都要求对基层加大倾斜,促进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三是促均衡、抓效能。《规划》对部、省、市、区各层级卫生资源,对政府部门、部队、社会等兴办的卫生资源,对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和配置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形成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协调发展的资源配置格局,同时,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提出了要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为群众提供系统、连续、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四、《规划》的主要目标和指标
 
  《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和居民健康服务需求相匹配的,布局合理、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富有效率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医疗床位配置。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0张,其中,每千常住人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力争达到0.9张,重点设置护理、康复病床,提升床位质量,提高使用效率;大力鼓励社会办医,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在符合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放开社会办医院在设置数量、选址、类别、规模等方面规划限制。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加大高层次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大力培养护理、产科、儿科、精神科等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及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6人、注册护士数5.4人、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1.0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师3.5人。
 
  五、《规划》提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思路
 
  针对目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等问题,《规划》提出,要建立完善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中西医间分工协作关系,强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整合,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一是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机制,实现防治结合;二是建立并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三是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对疑难重症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发挥中医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独特作用;四是加强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形成公立医疗机构负责保基本、兜底线,社会办医重点供高端、促改革,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协调发展、竞争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多元发展;五是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推动医养结合。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