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中央单位深入参与所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通知》的解读
1月18日,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发改委网站获悉,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中央单位深入参与所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中央企业要在承担军民深度融合改革试点任务的改革试验区域选取试点单位,积极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军民融合将成为2018年军工
行业核心驱动因素。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资产部负责人李嘉华向记者表示,今后质量好的军工资产将形成更多大的上市公司体系,这是资本市场军民融合的新时代,蕴含大量投资机遇。安信证券
研究所副所长、军工
行业首席
分析师冯福章预计,2018年是军工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军民融合政策将继续深化,军工类上市公司基本面将发生变化。
军民融合加速推进
通知提出,允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类的军工科研院所,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允许军工企业建立军用技术再研发降密、解密机制;允许军工单位试行军品科研生产领域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推进军民产品和技术标准通用化;允许军工单位试行竞争性采购制度改革,提高外协配套率。
此外,中央单位要建立本单位军工资源共享机制,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和完成自身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分类推进国防科技实验室、军工重大试验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等向社会开放。
进入2018年,加快军民融合领域动作不断。1月16日召开的2018年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会议,将全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率先突破,确定为今年五项主要工作之一。
会议提出,2018年是全面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要以《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31条政策举措落地见效为主线,“扩大军工开放,促进资源共享,推进成果转化,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今年还要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打破传统军工
行业界限,同等能力同样对待,以专业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分类分步推进军工专业化重组,调整优化能力结构布局,培养专业化“小巨人”军民融合企业群体。
在深化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方面,会议提出要完善分类方案,有效落实配套政策,推动首批转制实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内部改革,激发内生动力。
会议还提出,将深化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修订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分类指导目录,推进军工单位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方案实施,完善涉军企业改制重组上市及上市后资本运作军工事项审查等。
军民融合进入新阶段
李嘉华认为,从2017年中央把军民融合确定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由此发生重大的新变化。今后,质量好的军工资产将形成更多大的上市公司体系,军民融合之中也蕴含大量投资机遇。
冯福章预计,2018年是军工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的一年,军民融合政策将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制第二批试点有望落地,军工体制改革与上市公司的相关度在2018年将有所提高。此外,2018年还将是军工订单大年,将促使军工类上市公司基本面发生变化。
李嘉华表示,如今军工领域已不再是一个封闭运行的体系,而是从多层次、全要素参与融入到了国家社会经济各领域。从国家战略
规划上,国防军工建设
规划早已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规划,二者实现了有效对接;从国家工业体系构成上,军工科技工业体系早已融入国家大工业体系;从军工产业结构上,军工业早已融合进入社会经济各领域,实现了产业结构从单纯军品型向军民一体型转变;在军工企业品牌上,军工业出现了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知名企业品牌与产品,成为影响整个社会市场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从军工资本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合作上,军工业有效地带动了一些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善与发展,增强了地方的经济实力,区域合作已成为加快军工技术民用的一条新渠道。
社会资本面临新机遇
军民融合深度推进也将给社会资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社会资本不会像以前只能参与军工企业产业链的末端,而是可以在军工全产业链的任何环节参与。”李嘉华认为,“民间技术只要是先进的、稳定的,不妨碍国家安全的,价格合适的,以及具备国家军工生产资质与符合国家保密政策要求的话,能够在军工全产业链被采用。”
李嘉华认为,社会资本可以从多个方面参与军民融合。一是社会资本参与军工企业改革转型合作。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混改模式进入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将助推军工企业结构调整,助推军工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军工企业从“以军为主”转型为“军民融合”的步伐;二是社会资本参与军工制造能力项目建设合作,参与军工前沿技术、关键技术、重点核心技术研发合作。军民融合制造能力项目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模式直接进入发展军民融合具体项目。
同时,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军民技术的转移转化合作。打通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与国家创新体系之间的障碍,推动国防科技工业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军工高技术的转化应用、大量军品同源的先进民用技术的应用,实现群体突破,全方位提升军民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此外,社会资本参与军民融合保障体系建设合作。在军地物资能源保障、交通建设、人才培养、军需品、民需品供应等方面展开合作,建立起军民融合保障体系。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种资本力量、技术力量的推动下,军民融合所展现出的"军技民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民技军用"等诸多根本性变化效果将会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