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直升机起降点布局规划(2017—2030年)》解读
一、《南京市水环境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对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环境需求愈加迫切。实施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南京市高度重视水环境改善工作,结合国家、江苏省关于水环境治理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组织开展的大规模、全地域、多轮次的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省政府《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全面推进水环境治理,全力提升水环境质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南京市水环境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
《行动计划》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贯穿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遵循了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一个高水平建成、六个显著提升”的目标要求,突出了“控源截污能力建设、水体环境质量提升和长效管护机制构建”三个重点,计划实施包括构建雨污分流体系在内的十五项任务,对于提升城市水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主要包含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3项内容。
(一)工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2018年,巩固提升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河道整治,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基本建成排水设施管养体系;2019年,基本建成建成区雨污分流体系,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到2020年,重点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2%以上,Ⅲ类水以上优良比例达到省定目标,水环境持续改善,主要河湖生态评价优良率达70%。
(二)主要任务:突出“控源截污能力建设、水体环境质量提升和长效管护机制构建”三个重点,实施“构建雨污分流体系、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体系、提升城乡污水处理水平、污水管网排查与修复、河道入河排口整治、生态补水与水系连通工程、重要水体水质提升工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全市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整治工程、河湖生态治理工程、推进排水设施管养体系建设、推进排水(污)执法监督机制建设、推进河道常态化管养机制建设、推进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十五项任务。
(三)保障措施:健全责任体系、明确河长职责、强化要素保障、落实资金保障和加强宣传引导。
三、《行动计划》突出的三个重点和具体内容
(一)突出控源截污能力建设。按照全市排水管网建设
规划,进一步加大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力度,力争全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镇街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
规划布点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具体包含“构建雨污分流体系、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体系、提升城乡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污水管网排查与修复、加快河道入河排口整治”五项任务。
(二)突出水体环境质量提升。围绕综合治理、科学提升、长效管理,在认真梳理
分析影响水环境质量原因的基础上,系统推进8个城市重要水体和劣Ⅴ类水体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已整治过的河道,重点巩固整治成效、加大引流补水、实施长效管理;对未实施整治的黑臭河道,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实施整治,做到黑臭水体整治全覆盖、零遗漏、无盲区。计划实施“生态补水与水系连通工程、重要水体水质提升工程、湖库富营养化治理工程、全市域黑臭水体整治工程、面源污染整治工程、河湖生态治理工程”六项任务。
(三)突出长效管护机制构建。建立长效、长久、长治、常态的水环境管护机制,是巩固黑臭河道整治成效、提升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全市水务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按照建管并重、注重长效的要求,加快构建具有南京特色的一整套水环境监测、监管、养护、考评机制。计划推进“排水设施管养体系建设、排水(污)执法监督机制建设、河道常态化管养机制建设、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四项任务。
四、《行动计划》的特点、亮点
(一)更加注重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治水更加突出水环境治理,但污水收集处理存在不少问题,水环境质量的提升成为重点和难点。为此,我们在《行动计划》中,坚持源头、中段、末端全过程治理,管网建设与问题排查并举,着力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二)更加注重水体治理的系统性。根据水体的特点,分别制定了农村水体、建成区水体、重要水体的阶段目标。按照全市域整治水环境的要求,提出加强面源污染整治。按照自然生态的整体性,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制定生态化治理方案,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
(三)更加注重管护机制建设。在《行动计划》中,把管护机制建设作为重点任务,着力加强排水设施、河道管护机制建设,通过加强执法监管,形成依法排水、规范排水的良好氛围,创新建立排水设施、河道保护和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水体水质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