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人才就是抓未来。泰州市刚刚出台的《关于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泰政发〔2017〕144号),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平台、服务、保障6个方面,提出了36条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举措。具体政策解读如下:
1、人才引进计划
政策摘要:围绕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大手笔、高起点推出顶尖人才顶级支持“金凤凰”、产业领军人才集聚、离岸孵化“飞地引才”、高层次人才集聚、海外人才“智汇凤城”、“凤还巢”六大引才计划“组合拳”,对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着力构筑区域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政策解读:在新经济浪潮下,城市竞争的核心战场早已不再是大港口、大机场等硬件基础设施,而是在更高技术含量的人才争夺战上。各地对人才的争夺越来越呈现“白热化”趋势,深圳、苏州、南通等地在招才引智上做足了文章,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目前,泰州市在人才招引和集聚上只能说有些“高地”,没有“高原”,更缺乏“高峰”。除生物医药领域集聚了一定数量的高层次人才外,其他产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紧缺。新政树立全球视野,积极搭建覆盖包含世界一流顶尖人才(团队)、领军型人才(团队)、海外人才、离岸孵化飞地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其他各类发展所需人才的引才“金字塔”,最终实现以大人才的突破,引领人才大突破,将有效解决泰州人才缺少“高原”“高峰”的问题。
2、人才培养工程
政策摘要:不断强化各支人才队伍建设,更大力度统筹推进311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培育“三百”、千名蓝领精英、青年创客、乡土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六大人才培养工程,努力适应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总量、人才结构和人才素质的迫切需要。
政策解读: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坚持引育并重,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培养和引进一样重要。但就泰州市情况来看,从企业这个用人主体到各地各部门,重引进轻培养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新政在优化原有的“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企业家培育“三百”工程等老特色品牌基础上,结合省委书记李强重点关注的三类人才,创新提出了青年创客培育工程、乡土人才培育工程等几大工程,致力打造部门联动、横向贯通的培养体系,以项目化、差别化、个性化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人才用管机制
政策摘要:通过实施人才分类评价、职称制度改革、编制和岗位管理创新、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科技人才成果激励、创新创业容错免责等措施,为各类人才进行政策“松绑”,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建设人才价值实现的“新高地”。
政策解读: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用好用活人才。泰州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经超过85万,加强使用管理,是盘活人才存量,有效发挥人才自身作用,推动人才创造最大经济社会价值的必然要求。新政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用人单位职称自主评审、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和岗位管理、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此外,通过建立人才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切实为敢于担当者担当,为敬业守法的决策者“保驾护航”。
4、人才载体平台
政策摘要:紧扣全市发展大局,从大院大所、学术机构、人才特区、开发园区、双创载体平台、企事业单位等各个层面,深入推动平台和载体建设,有力提升高端人才承载能力,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空间。
政策解读:筑得好“巢”才能引得了“凤”来。以大院大所为代表的高端创新载体,既是创新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集聚人才尤其是高端领军人才的重要平台。但是,泰州高校院所等创新人才集聚的平台载体少,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因此,新政一方面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开展大院大所人才智力对接交流、中国(泰州)海外人才智力项目交流大会、中国(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影响大、规格高的活动,广泛汇聚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加大扶持资助力度,对高层次人才学术活动进行资助,对双创载体平台建设进行奖励,对企事业单位引才用才进行奖补,从而实现“点投面收”的指数级效益。
5、人才服务机制
政策摘要:采取强化金融扶持、发展人才服务业、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服务平台、升级“凤城英才卡”功能、便利人才国际交流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店小二”服务,努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最优生态。
政策解读: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纵观周边城市和地区,上海浦东新区成立全国首个海外人才局,浙江嘉兴成立“红船服务”总联盟等,为人才发展创造优良的软环境,非常值得泰州市学习和借鉴。新政提出构建人才“奖+投+贷+保”联动,探索建立招才局,大力开发线上线下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推出人才“金卡”、“银卡”等“服务链条”,就是为了打通人才创新创业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才切实感受到浓浓的“泰州温情”。
6、人才优先发展保障
政策摘要:从增强人才工作合力的角度出发,在完善党管人才格局、保障经费投入、落实责任考核、发挥群团作用、推进体制改革、营造社会氛围等方面寻求突破,加快形成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园区企业等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政策解读:实行人才优先发展保障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现实表现,也是兴市强市的必由之路。而优先发展人才,需要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人才工作,凝聚人才工作合力。新政从机关“一把手”进行重点突破,通过“一把手”述职述人才工作、中心组学习学人才工作、地方考核考人才工作等手段,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意识,引导其真正重视和关注人才工作。同时,积极依托各种社会力量吸引团结各类人才,聚合创新创业资源,加强人才工作
研究和宣传,使全市人才工作呈现出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