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关于加快本市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一、起草背景与必要性
 
  近年来,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发展体育产业的有关政策文件精神,高度重视体育产业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5〕2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上海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实施路径,空间布局和重大项目。在产业政策引领下,上海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2017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由767亿元增长至1267亿元,增加值由308亿元增长至4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期间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均超过15%以上,明显快于上海GDP的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市政府26号文件出台以来,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具体执行26号文件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是自2015年市政府26号文件出台以来,国家层面又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以及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山地户外、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项目产业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和路径;二是市政府26号文件的主旨是通过发展体育产业,全面推进体育改革,是一个方向性文件,很多政策内容还不具体,对“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路径还不清晰,需要在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和体育社会组织等领域明确改革新思路;三是在本次体育产业大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到市政府26号文件出台后,本市体育产业发展态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体育企业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新问题,例如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取消审批权之后,政府如何加强监管和服务的问题等。为此,面对本市体育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制定出台符合当前实际、适应发展需要、反映群众意愿,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操作性的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尤为紧迫和必要。
 
  二、主要内容
 
  《意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发展领域、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等四个部分,共计30条政策。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围绕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战略目标,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推动体育产业集聚化、融合化、品牌化,增强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使体育产业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在上海加快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发展目标。推动形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格局,以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为引领的产业体系更加合理,以国际竞争力和带动性强的体育企业为主体的市场体系更加发达,以重大体育场馆设施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空间体系更加优化,以产业政策和营商服务为重点的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到2020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左右,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到2025年,本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左右,跻身世界体育产业发达城市行列;到2035年,达到与卓越全球城市相适应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
 
  (二)着力推动体育产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
 
  1.加快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重点是完善重大赛事布局,打造职业赛事高地,扩大本土原创赛事影响力,提高赛事质量和效应。其中有较大突破的政策:一是优化完善“以奖代补”的政府资助方式;二是完善体育赛事品质标准体系,围绕赛事关注度、专业度、贡献度等指标,引导办赛主体不断提升赛事品质;三是逐步完善赛事综合效应评估体系,建立赛事动态监测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赛事资助模式;四是加大国际市场拓展资金扶持和品牌赛事出口奖励,鼓励本土原创品牌赛事“走出去”。
 
  2.提升健身休闲产业能级。一是丰富健身休闲服务项目。制定专项规划,支持冰雪、水上、山地户外、汽车摩托车和航空等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二是加强健身休闲设施供给。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中远期规划,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计划,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三是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打造一批健身休闲集聚区,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服务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和项目,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
 
  3.完善体育服务产业体系。一是提高体育场馆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改造功能、改革机制”两改工程,推广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改革模式。加快推进浦东足球场、马术公园等重大体育设施建设,探索市场化运营新模式。二是活跃体育中介服务市场。三是构建体育传媒服务新格局。
 
  4.打造国际体育贸易中心。一是促进体育用品贸易聚集。引进一批体育用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实资金奖励、出入境便利等鼓励政策。二是扩大体育服务贸易规模。探索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体育服务产业政策试点。将体育服务贸易纳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荐重点国际合作伙伴进行展示交流。
 
  5.增强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一是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二是加强体育装备技术创新。支持建设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开展相关国家标准试点。
 
  (三)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重点是五方面:一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体育企业,支持鼓励退役运动员参与体育创业。二是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三是扩大体育消费,深挖消费潜力和倡导消费理念。四是推进合作交流,推动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协同发展,拓宽体育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五是深化“放管服”改革。
 
  其中,“放管服”改革有所突破:一是调整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各单项体育协会的职责,实行管办分离、政社分开。二是加快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体育产业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三是通过部市共建等方式,积极推动国家体育产权交易平台落户上海。四是加快构建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
 
  (四)完善和落实体育产业政策
 
  主要是五方面:一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形成“专项资金+投资基金+购买服务”的财政综合支持体系。二是合理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切实落实现行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强体育产业引导和支持。三是加强建设用地保障,优化土地资源供给合理利用存量用地。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五是强化人才队伍支撑。
 
  其中,政策亮点有:一是体育产业项目使用工业、研发用地可以“带产业项目”挂牌方式供地。二是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合作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兴办体育产业,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三是推动银企合作,支持建立体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四是引导保险公司开发场地设施责任、运动人身意外伤害等体育保险。五是加强对退役运动员的创业孵化,研究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的扶持政策。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