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的解读材料
一、编制背景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全面贯彻《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紧紧围绕《“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和“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紧密衔接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要求,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工作要求和市政府指示精神,按照市政府办公厅的要求,编制《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以指导本市“十三五”期间艾滋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巩固防治成果,维护市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编制过程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上海市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十三五”
规划》等精神,市卫生计生委会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拟定了《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充分征求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区政府和卫生计生委以及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意见,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送审稿)。
三、主要内容
《上海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包括工作背景,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防治措施,保障措施和督导与评估等5个部分。
(一)工作背景
“十二五”期间,本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五扩大、六加强”核心策略,全面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完善了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健全了艾滋病防治服务网络,实现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和临床用血艾滋病核酸检测全覆盖,阻断了经输血传播,有效控制了经注射吸毒和母婴传播,感染者发现人数明显提高,病死率显著降低,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基本遏制,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防治工作目标。“十三五”期间,本市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不安全性行为加大了艾滋病传播风险;社交新媒体的出现和使用增强了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隐蔽性,危险行为干预措施面临新的挑战;人口频繁流动增加了预防和干预工作难度;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仍需完善,防治人员能力仍需提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尚未真正建立,本市艾滋病防治任重而道远。
(二)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聚焦重点做好“治未病,抓医改,补短板”,巩固防治成果,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提高防治成效,继续将本市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推进健康上海建设。
2.工作原则。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施策。
3.总体目标。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病人,有效控制经性途径传播,减少本市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营造不歧视环境,将本市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共11个具体工作指标,涵盖防治工作主要领域,结合本市实际,适度提高了部分指标值,一是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年新发感染率控制在0.2%以下(国家要求0.3%以下),二是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下降到3%以下(国家要求4%以下)。
(三)工作措施
“十三五”期间,结合本市实际,围绕进一步强化艾滋病防控,降低艾滋病新发感染等目标,重点推进六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增强公众艾滋病防治意识。强化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开发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可接受的宣传材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物影响和新媒体作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引导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强多部门协调与合作,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教育和警示性教育。二是提高综合干预实效性,有效控制经性途径传播。重点针对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特别是男男同性性行为,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控工作力度。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推广使用安全套等综合干预措施,着力控制经性途径传播,避免或减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的发生。继续遏制经吸毒传播,落实针对性戒毒治疗、康复指导和救助服务等干预措施。三是提高检测咨询可及性和提高随访服务规范性,最大限度发现感染者和减少传播。进一步扩大检测服务范围,健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网络,加强规范管理,强化质量控制,不断提升检测服务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公众“四位一体”综合防治服务体系,不断提高随访服务质量。进一步强化疫情监测和预警。四是落实预防母婴传播、保障血液安全和控制院内感染措施,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强化预防母婴传播工作,不断提升预防母婴传播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化血液安全保障措施,开展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健全无偿献血长效工作机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职业暴露处置。五是全面落实救治救助政策,挽救感染者和病人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根据本市艾滋病疫情特征和医疗救治需要,合理设置抗病毒治疗定点医疗机构,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逐步扩大中医药治疗规模。加强合法权益保障,强化救助政策落实,加强对感染者和病人就医、就业和就学等权益的保障以及爱心帮扶、情感支持、临终关怀等。六是全面落实培育引导措施,激发社会组织参与活力。发挥社会组织易于接触特殊人群、工作方式灵活等优势,动员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加强培训和扶持,培育并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升社会组织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防治责任;二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三是加强经费保障、提高使用效率,四是加强科研与国际合作、提升防治水平
(五)督导与评估
制订督导与评估方案,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引入第三方开展行动计划中期和终期评估工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