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性

责任心

高效率

科学性

全面性

《吉林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一、《规划》的背景
 
  服务业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发挥服务业的引领作用,对经济社会全局具有重大意义。“十三五”时期是我省经济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2015年10月,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略,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推动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全面建成吉林小康社会、吉林老工业基地整体跃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服务业与工业和农业相比,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相对小,具有占地少、能耗少、使用资源少、排污少的特点,对释放供给侧活力和动力有着天然条件,对扩大就业、产生绿色GDP有着积极的贡献。
 
  (二)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助推消费需求升级。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对服务供给提出了更高需求。而当前供给端有效供给仍显不足,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高质量的供给严重不足,加之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必须加快发展服务业,释放消费需求,不断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要。
 
  (三)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就,但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新东北现象成为新常态下“成长的烦恼”,GDP增速下滑,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困扰当前经济发展。必须在改造提升工业、农业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发展服务业。
 
  (四)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现阶段,扩大投资不能搞重复建设,扩大服务业投资有利于避免出现过剩产能,当前服务业投资机遇在增多,新的投资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多数在服务业领域,互联网、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体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需求大幅增加。
 
  二、《规划》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结构产业调整的战略举措,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省服务业实现稳定健康发展,为“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201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461.14亿元,与2010年相比,总量增加2350.02亿元,占比提高2.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省经济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二是服务业投资持续增长。2015年,全省服务业投资完成5053.21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9.8%,与2010年相比,总量增加1400.17亿元,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后劲。三是社会效益显著提高。2015年,全省服务业地方税收实现501.41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达到65%,全省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542.2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1.4%,服务业对财政和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四是重点行业稳步推进。现代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服务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五是集聚态势初步显现。积极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先后认定了32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促进了服务业集约、集聚发展。六是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市场准入,开展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推进净月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极探索服务业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七是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先后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集中各类要素向服务业倾斜,服务业扶持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省服务业攻坚大会精神,坚持“一个中心、一条主线、多措并举”的发展思路,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扩大有效供给,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兴业态,促进全省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加快构建“三二一”产业格局,为实现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根据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规划》提出了三大发展目标,即: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发展提速,是指服务业增加值以超过GDP和第二产业的速度提速增长,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速,力争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倍增;比重提高,是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0年达到45%以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水平提升,是指到2020年,服务业的信息化、国际化、集聚化水平大大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
 
  (三)发展布局
 
  “十三五”时期,结合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以及我省国家级“长春新区”、“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城镇体系建设,服务业发展主要围绕城市级次展开布局,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不同区域服务业梯次发展、错位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联动协调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推动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高端化发展。把长春市、吉林市打造成我省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建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文化创意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金融中心以及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进一步增强长春市、吉林市在重点城市经济圈服务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引领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打造参与全国服务业竞争的高地。
 
  二是推动市级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四平、辽源、延边等8个地区中心城市和长白山管委会,立足当地资源、产业优势和城市发展,整合服务业资源,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大力培育建设商贸物流、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生、金融商务、研发及广告创意等各类服务业集聚区、园区。大力推进集聚区、园区建设,优化同类型、关联度高的服务业企业和要素合理集聚,发挥好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是推动县级中心城市服务业特色化发展。县城和较大的乡镇,结合各自实际和服务业发展优势,突出服务业发展特色,着力培育发展各类服务业特色商业街、特色园区、特色乡镇(街、办),形成与市级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相配套的各类特色服务业发展基地。优化生活服务业网点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各级商业中心能级和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水平,积极打造各类便民利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
 
  (四)重点任务
 
  《规划》立足我省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围绕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强化产业集聚,促进产业融合,通过四大举措,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服务业发展之路。
 
  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装备创新;推进制造业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积极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有序发展和创新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社会融资结构。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程实验室等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分析测试、检验认证、计量溯源等技术服务。发展知识产权服务。全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推进电力设计、金融、移动互联、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信息技术外包,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壮大商务会展业。培育和扩大服务市场需求,提升商务中介服务水平,发展会展经济。推动广告业向创意化、科技化、品牌化和集成化发展;提升品牌策划、包装设计、形象设计等广告创意策划服务,培育区域性特色展会。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鼓励发展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标志性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搭建人力资源服务品牌推广平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发展;省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基地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壮大发展旅游业。全力打造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加快大通道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吉林旅游进入的便利性,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旅游营销新模式。提速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发展后劲足、竞争优势明显的文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创建知名品牌,引领消费、带动制造。扶持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培育和发展,扶持达到限额以上销售规模的个体工商户升级限上企业。提高农村市场流通效率,推动农产品流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广覆盖、多功能、高效率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培育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建立完善健康保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和基本医疗保障信息共享机制,搭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鼓励“医养结合”。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健全城乡居民家庭服务体系,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家庭服务企业,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三是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依托现代高新技术,促进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创造新需求,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力求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一是加快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长春光机所、东北工业集团等单位CMOS研发应用,推进合心机械、辽源鑫锐等装备制造企业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鼓励工业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协同制造和网络营销。二是促进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粮食现代物流等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技术推广、动植物保护、信息服务、气象服务等农业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促进服务业内部融合,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金融与物流,商贸与物流,商业、旅游与文化、互联网等行业间的融合;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强化文化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技术、广告创意制作、工艺设计等高端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体育与旅游休闲、养老服务、文化创意、教育培训等业态融合。
 
  四是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动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引导服务业向中心城区集聚,高端服务业向大城市集聚,资源配置向各地优势服务业集聚,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集聚区,带动服务业向集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培育形成若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五)保障措施
 
  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改革创新、加强政策扶持、加强金融支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环境建设、突出项目带动、强化人才支撑等8方面政策措施,努力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活力。
 

业务领域

可研报告

商业计划书

节能评估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工业扶持资金

农业扶持资金

企业融资

立项申请报告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文化旅游

特色小镇

规划咨询

乡村振兴计划

PPP项目规划

稳定风险评估

科技成果评价

市场专项调研

行业研究

财政扶持资金申请

融资计划书

股权融资方案书

现代农业规划

文旅设计规划

十四五规划

产业园区规划

康养地产规划

城镇规划设计

区(县)域经济规划

景观设计

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发展分析

企业调研

消费者调研

产业集群

一二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

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申报

园区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