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北京市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一、打造“四个平台”,全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依托。北京市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发挥“四个中心”功能优势,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建设和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对外交往平台、科技支撑平台、人文交流平台、服务支持平台,发挥开放引领、辐射带动、交流互鉴、保障有力的示范作用,努力将北京打造成为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重大国际活动聚集之都,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和荟萃世界文化的重要舞台,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领先的服务贸易枢纽城市,当好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排头兵,为共建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做出积极贡献。
二、完善“三大机制”,强化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要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全面提升软硬件水平,建设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特色鲜明的国家外交主场地和国际交往活动的核心承载地。为此,北京将不断完善专业化、常态化的运行服务保障机制,培育国际一流的高质量服务团队,服务保障“一带一路”重大国际会议等重要外事活动。深化地区间友好交流合作机制,拓展与全球51个国家的56个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担国家任务,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16+1)首都市长论坛等重大活动。健全和完善京港两地常态化务实合作机制,落实国家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发挥各自优势,拓展广度深度,确保各项合作内容实实在在落地。加快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构建“一带一路”空中走廊,使之成为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加快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积极吸引各类国际组织总部和优秀国际人才来京发展。
三、落实“四项重点”,大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深度融入国际科技研发和创新体系。北京将以“三城一区”(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为主平台,以科技园区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和科技人文交流等4个方面为重点,成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网络的重要枢纽。
一是打造“一带一路”上的中关村。目前,中关村聚集了全国近30%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的40%以上。未来,我们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品牌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重点城市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二是围绕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推动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向全球开放共享,成为全球科学家联合研发的重要支撑平台。三是提升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国际影响力,深化与东盟、中亚、南亚、阿拉伯国家等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发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亚欧科技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推进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四是下大力量办好“中关村论坛”等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汇聚国际优秀人才,共享科技智慧成果。
四、聚焦“五个领域”,全面开展人文交流合作
发挥全国文化中心优势,坚持文明交流、文明互鉴,统筹推进多领域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在文化领域,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汇聚全球优秀文化,将国家大剧院、北京人艺、首都博物馆等打造成面向世界的国家级文化展示平台。进一步提升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文化活动的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建设运营好雅典中国文化中心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在体育领域,围绕举办冬奥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筹办,加强运动训练、赛事组织、场馆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全方位国际合作,以新首钢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加强体育装备设计研发等领域国际合作,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教育领域,实施“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我市在全国率先建设了“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了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已累计支持留学生1100余人。未来,北京将继续积极培育“留学北京”品牌,努力打造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在旅游领域,充分发挥北京倡导并发起设立的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纽带作用,打造以北京为重要节点的“一带一路”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在医疗卫生领域,北京拥有全国最优质的中医药资源,集聚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等一批著名高校院所,同仁堂已有140家药店遍布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下一步,本市将以中医药推广为平台,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精髓,参与国家中医药海外中心建设,推进实施欧洲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心、北京中医医院新加坡明医馆等重点项目,打造“北京中医”国际品牌,广泛地惠及当地人民。
五、推进“四区建设”,不断深化投资经贸合作
五年来,我市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利用外资规模达到679亿美元,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243.3亿美元,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对外投资规模超过390亿美元,始终位居全国前列,我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31个国家直接投资累计约为16.6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8万亿美元,2018年1-6月,我市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达到816.7亿美元,增长35.4%。下一阶段,北京将紧抓国家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新机遇,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一是制定本市新一轮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工作方案,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国际化发展,打响“北京服务”品牌,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先导区,聚焦高端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加速引导国际高端资源集聚。深化与香港、澳门等地区间合作,吸引国际知名商务服务企业、国际金融总部、国内外智库机构入驻,促进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联动。二是立足首都国际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定位,实施更加开放的投资、贸易、金融政策,将临空经济区及综合保税区打造成为服务贸易创新、国际商务交往、航空产业服务、展览展示的开放发展示范引领区。三是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北京)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一批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拓宽国际营销渠道,打造国际贸易合作新的增长点。四是扎实推进海外重点园区和项目建设。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聚焦周边国家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充分发挥本市在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咨询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优势,重点打造一批示范项目。鼓励和支持央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参与和推进中白工业园、中柬金边经济特区、南非汽车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海外集群化发展。
六、提升“四大服务”,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示,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行动,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9+N”系列政策,其中,企业开办、小微企业获得电力“三零”专项服务、“多规合一”协同平台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有力有效的推动改革创新,也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本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2018年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一。在此基础上,2018年又制定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提出了298项改革举措,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构建部门协同、市区联动、市场支撑、共同推进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新体系。
一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以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为导向,全面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放宽市场准入限制,依法依规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大幅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二是优化金融服务,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保障体系,做实“政金企”信息对接、企业海外投资保险统一投保、“一带一路”的全国性综合金融资产交易等平台。三是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创建知识产权保护首善之区探索建立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优质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对接机制,建设中关村知识产权国际注册政策和法律服务中心。四是加强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服务。加强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能力建设,促进完善“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发挥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作用,加强中非联合仲裁中心建设,探索跨国仲裁合作联结机制,多元化解企业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