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
一、编制背景
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包括两镇三街道(包括回龙观镇、霍营街道、东小口镇、天通苑北街道和天通苑南街道),是本市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近年来,交通拥堵、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居民反映强烈。针对该地区的问题,我们做了全面深入调研,并委托大数据公司进行了监测
分析。
从大数据监测数据看,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交通拥堵严重。早晚高峰比全市平均早1小时,全天拥堵时间长达8小时。高峰全市排前十的车站,回龙观、天通苑占了七个。二是职住严重不平衡。回龙观地区居住的人口,80%左右就业地分布在上地、中关村、望京、CBD、三元桥等区域;天通苑地区居住的人口,85%就业地分布在立水桥北苑、亚运村、CBD、望京、三元桥、中关村、上地等区域。三是缺乏适应本地居民需求的高品质的文化、商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服务设施。本地居民大量到周边的海淀清河、朝阳以及核心区获得相关服务。
从调研摸底情况看,有三方面问题:一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欠账多、缺口大、不均衡。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机构养老床位、消防站、派出所、街道办事处用房等都存在较大缺口和欠账,与实际需求严重不匹配。特别是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二是交通基础设施缺乏系统性、对外联通差。整个地区道路系统
规划实现率较低,路网承载能力弱,纵向和横向的快速路少,与该地区巨大的交通流量严重不匹配。存在北郊农场桥、太平庄东路桥、林萃路五星啤酒厂、陈家营跨河桥等一批堵点断点。停车设施、公交场站严重不足。三是水务、电力、环卫等市政基础设施标准低、不完善。地区防洪泄洪体系建设不完善,雨水回收能力较弱【7月15日20时至17日夜间,北京及周边地区陆续迎来大到暴雨,导致部分道路发生内涝。暴雨导致回龙观地区育知东路城铁桥下积水较为严重,最高水位达2米。区域小时雨强达10年一遇,而桥区泵站及管网排水标准仅为3年一遇】。供水保障能力弱,仍有64处自备井正在使用,取水深度仅100米左右。天通苑部分小区管网老化、漏损率高。现状地区负荷45.2万千瓦,5座变电站中有4座处于重载状态。部分老旧小区配电设施尚未完成改造,用电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小区用电高峰时期存在频繁停电现象。个别小区还存在燃气设施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
从原因来看,上述问题是本市城市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既有开发商欠账、
规划实施率低等原因,也受当时
规划理念、模式和标准的约束和影响。自1998年前后本市在该地区启动大型保障房项目建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特别是由于周边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人口也快速集聚,截至目前,现状常住人口约86.3万人,接近东城区的人口总量。在6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聚了近90万常住人口,人口过于集中。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问题也日趋严重,被网民戏称“堵城”“睡城”。
二、编制过程
针对当地居民反映的民生痛点,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2017年7月23日和2018年6月7日,蔡奇同志两次到该地区实地调研,之后又多次做出专门批示,要求抓紧制定和实施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重点破解难题,补齐民生短板,打造大型社区治理典范,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8月13日,蔡奇同志采取“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再次到回龙观地区查访,督促落实有关问题。陈吉宁、张工、隋振江等市领导同志也多次批示并进行协调调度。
我们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系统梳理。全面摸清人、房、地,以及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基本情况和数据。二是深入
研究。多次实地调研,开展大数据监测
分析,进行标准校核,准确掌握问题,剖析原因。三是反复论证。召开10余次专项论证会,对项目选址、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论证。四是广泛征求意见。征求了18个部门以及5个专业公司意见,多次与昌平区政府、乡镇街道以及区有关单位对接。根据各方面意见修改后形成《计划》报审稿,经市政府专题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三、《计划》的主要内容
《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集成政策和力量,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城市有机修补更新,努力满足群众对便利性、宜居性、多样性、公正性和安全性的需要,打造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匹配、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计划》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有效满足地区新增入园入学需求,基本补齐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区域公共服务能力和品质明显提升;“一纵一横、五通五畅”主干路网架构和多层次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交通严重拥堵现象得到缓解;供水、排水、供电等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为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
《计划》提出实施“三大攻坚工程一大示范”(公共服务提升攻坚工程、交通治理攻坚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攻坚工程和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4个领域17项具体任务:
——基本公共服务攻坚工程,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学难、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缺乏等难题。针对用地资源十分紧张的局面,按照整合资源、深度挖潜、高效利用、均衡布局、跨区统筹的路径,加快推进幼儿园、小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文化、体育和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投用,有效补充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养老设施缺口。
拟实施26个教育项目,包括:18所幼儿园、3所小学、2所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及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扩建项目。预计可以增加1.3万个学位,增加一批公立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可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3300多个,引入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为当地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实施5个医疗卫生项目和6个文化体育项目,进一步提升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改变当地没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的空白局面。拟回购的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总面积32775平米,其中地上面积达18352平米),用于建设室内运动场所和文化活动场地。拟
规划建设的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鑫地市场原址,将按照便民、惠民、绿色、开放的原则,建设室内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小剧场、实体书店等设施,同时增加室外文体资源,着力打造公园绿地与体育文化设施相结合的市民休憩空间。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和天通苑地区综合文化中心的投用,将填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大型综合公共文体设施的空白,为周边居民提供优质便利的体育文化服务。开工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建设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网点,提供更加优质均衡的医疗卫生服务。
——实施交通治理攻坚工程(23个项目),大决心、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难题。坚持公交优先,加大轨道交通、公交站等
规划建设力度,通过改造等方式增加轨道交通进出站口,施划潮汐式公交专用道;鼓励绿色出行,建设国内首条自行车专用路,
规划区域慢行系统,引导出行结构和出行方式转变;加快启动北清路和安立路“一纵一横”快速化提级改造、加快完善定泗路、北苑东路等“五通五畅”的骨干路网架构,系统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疏通北郊农场桥、林萃路五星啤酒厂等5个堵点断点,加强停车管理,实现交通有序好转,有效缓解区域交通拥堵。此外,为有效加强与中心城、西部地区的交通联系,还将
研究规划与中心城区连接的快速通行线路,
研究规划上跨京藏、京新高速公路的公交专用路。
——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完善攻坚工程(18个水务电力项目),确保用水用电安全。实施64处自备井置换,区域内所有小区全部接入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4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区域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建设TBD再生水厂,分步骤分批次开展消隐提升工程,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升蓄洪排洪能力,加强积水点治理,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提升社区品质,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狠抓“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任务落实。打造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基本全覆盖。因地制宜布局多种形式的高品质商业综合设施、文化体验型图书馆高品质业态,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推进绿色空间拓展,实施东小口城市休闲公园等7个公园绿化项目建设,加快建成北中轴绿楔,形成1000公顷的公园组团。大幅提高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推进区域功能有机更新,推动社区化创业就业,推出一批社区化创业就业试点,努力实现“安居近业”。加强社会服务管理,推动建立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精治、共治、法治。
四、主要特点
《计划》在的编制和具体内容上,体现了五个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老百姓关注的民生诉求,逐项确定具体任务,明确解决路径,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计划》编制过程中,不等不靠,做到同步编《计划》,同步推进和解决一批重点民生急事要事。截至目前,陈家营东桥已经开通,北郊农场桥也在加快实施,各个项目前期手续都在加快
研究和推进。
二是决心大,力度大。《计划》在编制过程中和具体内容以及项目、资金安排上,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力度。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蔡奇同志三次现场调研走访,其他市领导也实地调研和专题协调调度。《计划》涵盖了这个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任务,包括97个正式项目和一批储备项目。正式项目总投资195.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约155.8亿元。通过这些项目的加快落地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个区域的民生痛点问题。
三是远近结合,有序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问题的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不可能一朝一夕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地区的问题,必须对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调整。因此,《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既要着力解决好当前群众的急事、难事、眼前事,同时又要兼顾长远,为地区未来功能优化调整打好基础,同时更要科学预测需求,而不能“一哄而上”,以免造成低效和浪费。我们区分轻重缓急以及项目成熟度,将项目分为正式项目、储备项目,分类管理和实施,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确保取得成效。
四是创新理念和机制。在探索绿色出行上积极创新,实施国内首条自行车专用路,积极
研究规划公交车专用路;强化区域统筹、
规划统筹、功能统筹、政策统筹、成本统筹,解决好重大项目资金平衡、选址难等问题;用“互联网+”、综合体等新理念破解空间配置等发展难题;
研究推进社区化创业就业试点,探索就近就业创业的政策创新;在具体项目上体现以人为本,如在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设计上,更多增加露天体育设施和绿地面积,让群众更便利地享受优质、普惠、绿色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五是坚持建管并重。在加强项目建设等“硬件”同时,更加注重服务、社会治理等“软件”管理。在《计划》中专设“打造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一章,提出6项具体任务,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建立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实现精治、共治、法治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保障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取得实效,我们将着力从五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在实施上,所有任务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制定“目标、任务、时间、步骤、责任”一体落实的“路线图”,狠抓落实;二是在资金上,市级也将加大对这个区域的政策倾斜,提高市级资金支持比例,还将综合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三是在政策上,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本市公共服务类建设项目投资审批改革试点工作流程办理相关手续;四是在机制上,建立市领导亲自挂帅,市区多部门参与联动的联席会工作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确保目标实现。五是在治理上,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共建。《计划》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各级部门的努力,更需要广大居民、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群策群力、集众智、汇众力,才能将回龙观、天通苑建成充满活力的美好幸福新家园。